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的核心
被引量:2
On Ideology as the Hermeneutic Core of Marxism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59,共9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
1白阳.“走向21世纪:中外文化、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40(6):106-109.
-
2方汉文.中国马克思主义阐释学新话语[J].上海文化,2016(8):25-25.
-
3姚建彬.试论作为马克思主义阐释学主要策略的“历史化”[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2):64-77. 被引量:4
-
4孙辉.从文学到文化——詹姆逊的文化批评之路探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6):45-47.
-
5毛崇杰.文化视野与马克思主义阐释学[J].文学评论,1995(4):51-61. 被引量:1
-
6朱玉萍,龙丽红.詹姆逊的文化批评之路[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S2):151-152.
-
7张峰.《野性的呼唤》中巴克性格的集体无意识解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4):86-87.
-
8李哲昕.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解读《京华烟云》[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10):125-126.
-
9林慧.弗雷得里克·詹姆逊批评视野中的乌托邦思想[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29-132. 被引量:1
-
10伍振戈.中国当代文学艺术跨世纪行的理性思考[J].创作与评论,1995(6):1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