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侯宝林相声艺术在台湾之影响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侯宝林相声艺术在台湾的影响始于 194 9年 ,经过一个曲折历程 ,1985年以后重新被唤醒。侯宝林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 ,他的相声艺术在作品、理论研究、艺术风格三个重要方面 ,影响着台湾的相声创作与演出。
作者
叶怡均
机构地区
台北县土城市中央路段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6-110,共5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关键词
侯宝林
相声艺术
艺术风格
台湾相声
相声创作
演出
分类号
J827 [艺术—戏剧戏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15
1
“莫宰”,台语,即“不知”之意。
2
样本包括台北市文山社区大学学员、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研究生等。
3
赖声川,现任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主任,由其编导而以“相声”为剧名之剧作包括《那一夜,我们说相声》(1985首演)、《这一夜、谁来说相声?》(1989)、《又一夜,他们说相声》(1997)、《千禧夜,我们说相声》(2000);另有用“单口相声”的形式进行演出的剧作《台湾怪谭》(1991)。
4
赖声川 陈佩贞.《那一夜,回忆点点滴滴》[J].表演艺术杂志,.
5
当时在学术界研究、推广说唱的有田士林、李殿魁、陈锦钊等教授;在民间,鼓书社团成立较早,有钱善夫于1978组成“自强京韵大鼓研究社”、1984年王书圃等组成“大汉曲苑鼓书团”以及张天玉之“张天玉民俗艺术团”。当时相声表演者常搭配各说唱团演出,活跃其间的包括丁仲、王德志、王振全、高维洋、傅谛……此外尚有张复生、韩方等人在高雄推展说唱后来组成了“汉声说唱团”、“国风曲艺团”等。
6
所谓“组织散漫的社团”,是指早期说唱社团既非公司亦非法人,皆是业余型态,而业余社团的设立手续简便,其组织运作亦不受公司法、法人法规范;至于团体与团员间非劳资关系,彼此既不提供保障也不约束,成员出人自由并常同时在多个社团间走动。
7
例如1985年设立之“汉霖说唱艺术团”,其创始团员有王振全(团长)、郭志杰、常忆君(笔者艺名)等,后又陆续罗织有宋少卿、林文彬、陈庆升、冯翊纲、樊光耀、刘增锴、谢小玲等;其后,冯宋另组“相声瓦舍”、常自创“万象说唱艺术团”、郭领军“台北曲艺团”(简称“北曲”;成员包括陈、樊、林、刘、谢等)。近年来“瓦舍”、“北曲”两团演出活跃、频出新作,成绩斐然;而王之“汉霖”则辟固定场所经常演出。又如高维洋、傅谛一度加入“龙说唱实验群”(该团于魏龙豪过世后解散)现仍孜孜不倦于教学、研究与创作,对推广、普及相声卓有贡献。
8
例如魏吴的《醉鬼经》和侯的《醉酒》之不同在于手电筒与消防车两个包袱的次序颠倒,魏吴使消防车为攒底儿,而个别包袱的组织手法基本上是相同的;又如《买佛龛》也出现在魏吴的录音作品《一贯道》中。
9
根据笔者访问赖声川,1985年之前他所听的相声以魏吴居多,后来才陆续接触到侯宝林,其中尤其以《改行》的攒底儿所透露出的苍凉感,令他印象深刻,对他创作《四郎探母》的启发最为直接。
10
此语出自赖声川。
同被引文献
28
1
薛宝琨.
传统相声和相声传统[J]
.博览群书,2008(2):68-71.
被引量:2
2
阿兰.
台湾相声北京安“家”[J]
.两岸关系,2002(8):62-62.
被引量:1
3
于世德.《我这半辈子》,王决,汪景寿,藤田香.《中国相声史》,第223页.
4
郭德刚(纲).《话说北京》(前言),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年.
5
坐看云起时:《郭德纲要说的话》(跟帖),“相声公社·班主办公室”,http://www.guodegang.org/bbs/read.php?tid-15550&fpage=1.
6
郭德纲.《我叫郭德纲》,2005年底至2006年初连载于新浪博客《德云班主》,http://blog,sina.corn.cn/m/guodegang.
7
宣炳善.《在“传统”与“发明”之间》,“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五届会议·台湾”,2006年10月5日,http://www.pkucn.com/chenyc/thread.php?tid=7005.
8
“百度贴吧·郭德纲吧”,2006年4月25日,http://post.baidu.corn/f?kz=95673701.
9
徐德亮.《称王惟我万人迷》,《法制晚报》2006年11月4日,A19版.
10
郭德纲.《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
引证文献
2
1
施爱东.
郭德纲及其传统相声的“真”与“善”[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2(2):47-61.
被引量:16
2
聂佳旭,熊耀坤.
论解放后相声艺术改造的局限性[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7,34(1):147-151.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余淑雯.
郭德纲、周立波现象与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审美追求[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S1):104-105.
被引量:1
2
向适.
论相声传统的继承与发展[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8(3):155-157.
被引量:5
3
王建光.
义愤:从一种群体心态到话语力量的转变——对当代中国愤青的一种文化解读[J]
.当代青年研究,2009(1):34-39.
被引量:7
4
耿波.
相声艺术的产业化之路与日常生活再生产[J]
.民族艺术,2009(3):74-83.
被引量:3
5
耿波.
相声艺术的群落认同及文化想象[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1):42-48.
被引量:2
6
李丽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分析框架和进路选择[J]
.文化学刊,2010(5):170-175.
7
祝鹏程.
表演理论视角下的郭德纲相声:个案研究与理论反思[J]
.民俗研究,2011(1):67-81.
被引量:6
8
崔文化.
从郭德纲现象谈曲艺的出路[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3):236-237.
9
祝鹏程.
非主流相声:社会转型中的民粹与狂欢[J]
.艺术广角,2015(5):21-27.
10
王芳.
相声传播:传播规律与艺术规律的平衡[J]
.新闻界,2015(24):34-37.
被引量:1
1
钱夙伟.
做干净的相声[J]
.曲艺,2010(9):52-53.
2
宋勇.
相声创作、表演技巧漫谈之一[J]
.曲艺,2010(2):48-50.
3
马季.
一生守候[J]
.曲艺,2008(2):42-47.
4
宋勇.
相声创作、表演技巧漫谈之三[J]
.曲艺,2010(4):22-28.
5
阿兰.
台湾相声北京安“家”[J]
.两岸关系,2002(8):62-62.
被引量:1
6
余楠.
赖声川:我们只是在“拓荒”[J]
.新世纪周刊,2007,0(26):114-115.
7
柏龙驹.
《女驸马》的曲折历程[J]
.江淮文史,2010(5):106-109.
8
王晨蓉.
视觉艺术语境下的相声与电视剧——借鉴电视剧艺术丰富相声创作[J]
.曲艺,2013(5):30-33.
9
关于举办第七届“西岗杯”全国相声新人新作推选活动的通知[J]
.曲艺,2013(6).
10
宋启光.
相声爱好者创作刍议[J]
.曲艺,2008(12):52-54.
文艺研究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