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造山带构造样式的恢复及其构造环境意义 被引量:8

Recovery of Structure Style in the Orogenic Belt and its Significance on Tectonic Environment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造山带主要发育在板块边界或邻近板块边界的活动大陆边缘以及陆内裂陷带。平卧褶皱伴随韧性剪切带是活动大陆边缘造山带典型的区域构造样式。轴面陡立或倒转扇形褶皱伴随逆冲断裂是陆内裂陷造山带的构造标志。往往由于经历过多期的构造变形和后天构造的干扰,不能直接辨认造山带的原始构造样式和方位。因此,需要进行系统观测,明辨变形形迹及其世代关系,分别获取必需的产状数据,因地制宜地进行构造解析,恢复造山带初始的构造样式及其方位,为鉴别它的构造环境性质和编制大陆块体的构造格架图提出可靠的依据。
作者 白瑾
出处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3年第1期38-44,51,共8页 Geological Survey and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白瑾.华北原地台古元古代热力活动遗迹及其构造边界意义[J].岩石学报,2000,16(1):39-48. 被引量:8
  • 2胡学文,朱英西.关于冀北“单塔子群”解体的商榷[J].中国区域地质,1989(4):357-362. 被引量:7
  • 3白瑾.早前寒武纪古地热状态的构造环境意义[J].地学前缘,1999,6(4):323-330. 被引量:5
  • 4董申葆 等.中国变质作用及其与地壳演化的关系[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233.
  • 5宋鸿林.秦岭一大别造山带早期的伸展构造[A].钱祥麟.伸展构造研究[C].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12—21.
  • 6游振东 索书田 韩郁菁 钟增球 等.秦岭杂岩的变质变形史[A].刘国惠 张广寿.秦岭一大别山地质论文集[C].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10.
  • 7张广寿.秦岭宽坪杂岩的变形作用与变质作用[A].刘国惠 张寿广.秦岭一大别山地质论文集[C].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89—98.
  • 8白瑾.早前寒武纪蓥山带的变形[A].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大学国际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21—28.

二级参考文献30

  • 1胡学文,朱英西.关于冀北“单塔子群”解体的商榷[J].中国区域地质,1989(4):357-362. 被引量:7
  • 2董申保.中国变质作用研究的发展趋势及现状.北京大学国际地质科学学术研讨讨论会论文集[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535-540.
  • 3卢良兆 董永盛.胶辽地块古元古代变质作用油化样式及其构造环境.北京大学国际地质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558-567.
  • 4孙大中 胡维兴.中条山地区元古宙年代构造格架和年代地壳结构[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180.
  • 5张春华 董申保 等.河北早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特征.中国变质地质图编制与研究论文集(第二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125-135.
  • 6王仁民 钱祥麟 等.冀西北晚太古宙碰撞带的一些证据.华北北部麻粒岩带地质演化[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7-20.
  • 7白瑾.早前寒武纪造山带的变化变形.北京大学国际地质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21-28.
  • 8白瑾 戴凤岩.早前寒武纪活动活动带构造环境的鉴定.国际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讨论会——第三届全国构造地质会议论文集(Ⅱ)前寒武记构造活动与地震以及其它[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9.
  • 9董申保,北京大学国际地质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535页
  • 10卢良兆,北京大学国际地质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558页

共引文献13

同被引文献137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4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