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隐性、显性课程有效衔接之途径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学校课程有隐性和显性之别,两者在学校教育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隐显性课程进行有效衔接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开发显性课程中隐性课程的功能,隐性课程的建设充分考虑显性课程的教学要求,隐性课程显性化及显性课程隐性化是隐显性课程衔接的有效途径.
作者
戴娟萍
机构地区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年第13期51-53,共3页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
有效衔接
学校
课程
分类号
G423.0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7
1
杨仲华.
音乐教育教学中的隐性课程[J]
.音乐天地,2005(5):16-17.
被引量:1
2
吴天武.
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05(4):36-38.
被引量:11
3
李先国,李忆华.
浅析学校隐性文化建设[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06S):56-57.
被引量:6
4
李洋.
隐性课程浅析[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31-32.
被引量:10
5
邓道宣,罗明礼.
国内外隐性课程研究述论[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12):98-101.
被引量:104
6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H}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24226228.
7
陈明,袁杰,何平先,严世荣.
我国护理本科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护理学报,2008,15(11):14-17.
被引量:24
8
解北茂,张宏政.
隐性课程的特点、功能及优化[J]
.当代教育科学,1998(1):19-21.
被引量:9
9
王娟,蓝宇涛,林田.
护理专业生涯规划教育隐性课程体系探究[J]
.护理研究(中旬版),2010,24(9):2424-2425.
被引量:6
10
孙晓珍.
大学生素质教育与高校隐性课程建设[J]
.价值工程,2011,30(31):160-16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6
1
戴娟萍.
学分制教学制度下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与课程体系[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52-54.
被引量:1
2
李志.
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6):4-7.
被引量:6
3
刘晓东.
新课程理念下隐性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实现[J]
.内江科技,2007,28(7):153-153.
4
屈一泓.
高校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衔接途径探究[J]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7,21(2):282-284.
被引量:10
5
付杰,余杰.
论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对策[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30):11-12.
6
李艳,田淑霞,李琦,周璇,孟繁洁.
本科护理教育中开设隐性课程的尝试[J]
.全科护理,2014,12(5):472-47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龙柯宇.
川外法科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范式研究——基于多元法律文化的视域[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0):66-68.
被引量:2
2
李海凤.
加强课程改革,丰富北部湾经济区高校校园文化[J]
.传承,2010(9):164-165.
被引量:2
3
陈立春.
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及其设计与优化[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1):8-10.
被引量:1
4
章清,杜志宏.
基于“成才规划”民办高校学生教育模式实现路径探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09(9):37-40.
被引量:4
5
许程剑,李应彪.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关系及对学生作用的研究[J]
.价值工程,2010,29(13):194-194.
被引量:6
6
郭惠昕,夏尊凤,戴娟,梁亮.
探索“隐性因素”,提高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J]
.装备制造技术,2011(1):162-163.
7
周忠新.
结合隐性课程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J]
.文教资料,2011(22):193-195.
8
谭轶操.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课程设置与启示——美国多元文化课程的分析[J]
.黑河学刊,2014(11):97-98.
9
杨剑波.
隐性课程育人功能的形成与释放[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3):11-13.
被引量:4
10
陈红梅,童玲,徐月君,周霞.
护理专业学生关怀能力培养研究[J]
.武昌理工学院学报,2015,10(3):91-94.
1
刘源溢.
德国隐性德育的实施路径及其启示[J]
.青年时代,2016,0(8):158-160.
2
冯大彪.
内隐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代教学的启示[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9):66-69.
被引量:7
3
石利.
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探[J]
.理论观察,2002(2):101-102.
4
谭秋浩.
知行合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第一要义[J]
.高教探索,2015(9):121-124.
被引量:25
5
白祥志.
中华传统智慧经典诵读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J]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6,0(8):6-7.
6
梁晨.
以科技竞赛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30(5):20-24.
被引量:4
7
徐秉国.
消除教育暴力,我们该做什么[J]
.福建教育(学前教育)(C版),2012(11):5-5.
8
禹妮,朱红赤.
探颐索隐显成效——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综合实践教研团队成长记[J]
.成才,2017,0(1):10-12.
9
刘雨春.
道德危机的隐显及其社会根源[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6):100-102.
被引量:4
10
黄蓉,赵惜群.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隐性化实施途径[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7):124-126.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年 第1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