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康德“自在之物”辨正——兼谈对康德哲学阅读范式的转变 被引量:2

Correct Arguments for Kant's“Object in Itself”——On My Change of Canonical Form of Reading Kant's Philosophy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哲学界似乎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康德哲学是一种折衷主义,不论来自左面还是右面的批判大都将其定性为二元论和不可知论,焦点在于对自在之物的坚持或消解,但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认识论的阅读框架。文章指出,这种习惯性的阅读范式不能很好地理解康德的自在之物及其整个批判哲学体系,自在之物往往只被理解为认识上的一道屏障。文章认为应该从康德“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他的自在之物,自在之物奠基于对人之存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有限性的理性反思,它内在地包含着的范导作用可以导向一种历史意识。以此为视角,才能很好地理解康德批判哲学的内在统一性,从而走出研究其哲学的惯性思维和误区。
作者 罗骞 蒋超英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4-68,共5页 Fujian Tribu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俞吾金.康德批判哲学的研究起点和形成过程[J].东南学术,2002(2):56-65. 被引量:9
  • 2(德)文德尔班(WilhelmWindelband)著,罗达仁.哲学史教程[M]商务印书馆,1993.
  • 3[德]康德 著,何兆武.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商务印书馆,1990.
  • 4[美]F·梯利 著,葛力.西方哲学史[M]商务印书馆,1975.

二级参考文献26

  • 1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8页.
  • 2康德 沈叔平译.《法的形而上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49、49、43页.
  • 3黑格尔.《小逻辑》[M].商务印书馆,1980.第131页.
  • 4李秋零编译.《康德书信百封》[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07,110页.
  • 5康德.《逻辑学讲义》[M].商务印书馆,1991..
  • 6罗素 马元德译.《西方哲学史》(下卷)[M].商务印书馆,1981年..
  • 7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6页
  • 8瓦·费·阿斯穆斯:《康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第54-57页.
  • 9[22][24][25][28]Immanuel Kant: philosophical Correspondence(1759-1799),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0,P. 97、P. 59、P. 72、P. 73、P. 103.
  • 10参阅A.B.古留加:《德国古典哲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页.

共引文献8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