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意义与方法——马克思文本研究三人谈
被引量:12
History, Present Situation, Significance and Methodology of the Studies of Marx's Text——Three Discussions on the Studies of Marxist Text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11,共5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同被引文献157
-
1李涛.“回到马克思”:一个可疑的口号[J].哲学研究,2000(4):37-38. 被引量:6
-
2杨学功.“回到马克思”——从哲学观的视角看[J].哲学研究,2000(4):34-37. 被引量:13
-
3李荣海.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从“同中有异”向“异中求同”的转化[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1):15-20. 被引量:2
-
4回到马克思,厘清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访孙伯癸教授[J].哲学动态,1999(11):2-5. 被引量:7
-
5李建平,张华荣,黄瑾,王知桂.《资本论》方法之我见[J].东南学术,1998(6):11-15. 被引量:5
-
6高清海.走哲学创新之路——关于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的心路历程[J].开放时代,1996(3):46-51. 被引量:9
-
7李建平.关于马克思1844年巴黎手稿文本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1-8. 被引量:2
-
8宋书声.《马恩全集》在我国的翻译和出版[J].中国翻译,1983(3):2-5. 被引量:2
-
9何萍.论“回到马克思”现象[J].学习与探索,2004(5):1-5. 被引量:12
-
10聂锦芳.马克思文本研究史的初步清理与方法论省思[J].哲学研究,2002(6):15-21.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12
-
1彭启福,胡梅叶.“实践—文本”诠释学: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理范式[J].江海学刊,2004(5):45-48. 被引量:5
-
2龚秀勇.论文本学方法[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9-52. 被引量:4
-
3郝立新,张伟.近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2):83-90.
-
4刘化军,郭佩惠.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问题研究述评[J].桂海论丛,2005,21(2):22-24.
-
5李建平.大力开展文本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9. 被引量:16
-
6黄皖毅.马克思文本研究:回顾与展望[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10):40-44. 被引量:3
-
7衣俊卿.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的审思[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63(5):94-101. 被引量:11
-
8李锐.当代中国MEGA研究现状之反思[J].前沿,2013(3):4-8.
-
9康文龙.关于“回到马克思”的反思——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论路径视角[J].山东社会科学,2016(1):43-50.
-
10乔茂林.中国马克思主义文本学研究范式的兴起与架构及可能走向[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1):32-4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48
-
1杨夕琳.国内学术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文献综述[J].区域治理,2017,0(6):11-14.
-
2谢嘉梁,周光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成果撷英[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1):15-18. 被引量:5
-
3黄茂兴.李建平的学术贡献与经济思想[J].海派经济学,2010,8(4):164-186.
-
4刘化军.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问题研究评述[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1):9-13.
-
5白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五大热点[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5,18(2):32-35.
-
6郝立新,张伟.近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2):83-90.
-
7刘化军,郭佩惠.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问题研究述评[J].桂海论丛,2005,21(2):22-24.
-
8张荣艳,白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五大热点[J].甘肃理论学刊,2005(4):46-49.
-
9叶美芳,牛文君.诠释学研究中的拓展与泛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4):439-443. 被引量:1
-
10陈治国,洪汉鼎.2005:诠释学与中国[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0-20. 被引量:1
-
1韦继辉,李彦龙.邓小平科技思想研究综述[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22-25.
-
2苏小芹.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问题[J].魅力中国,2011(17):77-77.
-
3刘勉玉.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J].探索与争鸣,1993(8):9-10.
-
4叶琴美,高平.体系·科学体系·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J].唯实,1998(10):32-33.
-
5冯飞龙.近年来国内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理论导刊,2013(8):86-89.
-
6李君如.以世界眼光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56(2):4-4.
-
7尚庆飞.界划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毛泽东时代出场路径的意义与方法[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2):10-12. 被引量:1
-
8慕丹.马克思经济发展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与方法[J].经济师,2010(4):36-37.
-
9聂锦芳.任重而道远的马克思文本研究——一份学术基础的清理[J].天津社会科学,2004(2):34-41. 被引量:3
-
10黄皖毅.马克思文本研究:回顾与展望[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10):40-44.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