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药颗粒剂的进展概况
被引量: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在中药颗粒剂方面的进展、介绍了中药颗粒剂中指标成分的影响因素、成型技术、质量指标以及处方设计等内容、并从中药的复合作用、组方原理及优选工艺等进行讨论与评价。
作者
陆彬
机构地区
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
出处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3-40,共8页
West Chin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关键词
中药制剂
颗粒剂
分类号
R283.627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96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38
参考文献
3
1
杨志军.
中药复方浸出制剂技术[J]
.药学进展,1990,14(2):81-84.
被引量:3
2
林育华,刘淑芝,陈增义.
中药冲剂流动制粒工艺条件的实验[J]
.中国中药杂志,1989,14(9):25-26.
被引量:6
3
柳惠玲.茵白冲剂治疗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150例疗效分析[J]福建中医药,1984(02).
共引文献
7
1
杨柳,李鹏.
中药无糖颗粒剂的开发研究概况[J]
.湖南中医杂志,1997,13(S2):63-64.
被引量:3
2
刘怡,冯怡.
流化床制粒影响因素的探讨[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35(9):566-568.
被引量:33
3
陆彬.
中药颗粒剂处方组成的探讨[J]
.华西药学杂志,1995,10(4):229-233.
被引量:22
4
黄玲,黄太国.
正交设计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概况[J]
.河南中医药学刊,1996,11(2):13-17.
被引量:2
5
周向明.
流化床制丸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产业化前景[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23(4):39-42.
被引量:1
6
王英姿,王月.
棕榈炮制的现代研究[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0,16(1):64-64.
7
胡少伟,姜艳艳,高尧春,王翀,陈路晓,刘斌.
四妙勇安汤中甘草苷、金丝桃苷和木犀草苷提取率的拆方分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7):590-594.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96
1
焦秋里.
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J]
.中国伤残医学,2018,26(21):68-69.
被引量:5
2
郑贤月,梁嵘.
日本汉方制剂小柴胡汤的应用调查[J]
.中医药学报,2008,36(2):23-26.
被引量:10
3
许家骝,林小洁,钟力.
大山楂颗粒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观察[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11(2):46-47.
被引量:6
4
李影,韩桢中.
析中国药典冲剂与日本药局方颗粒剂的异同[J]
.中成药,1993,15(6):46-46.
被引量:2
5
汶医宁,史传道.
玉屏风散的药理研究进展[J]
.中成药,1993,15(9):38-39.
被引量:47
6
韩桂茹,徐韧柳,冯丽,杨建红,陈太平,付永浮.
水提醇沉对中药各类有效成分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1993,18(5):286-287.
被引量:50
7
王鹏,王玉珠,沈建民.
均匀设计及其在药学中的应用[J]
.沈阳药学院学报,1989,6(4):297-305.
被引量:74
8
谢力子,何永恒,李胜龙.
复方芩柏颗粒剂防治痔瘘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14(2):12-17.
被引量:8
9
晏玉英,陆一霞,杨爱民.
生脉颗粒剂的处方、工艺研究[J]
.中成药,1994,16(4):9-10.
被引量:7
10
夏新华,李念,李军,罗杰英.
五仙颗粒剂中淫羊藿总黄酮的含量测定[J]
.中成药,1994,16(8):20-22.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4
1
杨柳,李鹏.
中药无糖颗粒剂的开发研究概况[J]
.湖南中医杂志,1997,13(S2):63-64.
被引量:3
2
陆彬,庞伟,李卫,贺英菊,杨红.
保和丸颗粒剂薄层色谱分析法的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1993,8(2):77-79.
被引量:2
3
孙永定,文旭.
中成药质量控制问题[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5,18(2):21-25.
被引量:9
4
史彦斌,陈相,管玉珠,宋建武.
复方地黄片的制备工艺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1(3):72-73.
5
黄桂芳,唐利民.
复方五子颗粒剂稳定性观察[J]
.基层中药杂志,1996,10(3):20-21.
6
时翠燕,朱振亚.
“玉屏风”几种固体剂型浸出物和挥发油量的比较实验研究[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10(1):25-26.
7
管玉珠,马星,刘靖语,万兰,丁义兰.
抗感颗粒剂工艺研究及辅料选择[J]
.兰州医学院学报,1998,24(3):24-26.
被引量:3
8
潘娅,邱德文.
中药复方颗粒剂研究进展[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0,22(4):52-55.
被引量:3
9
张伟,张连斌.
中药一清颗粒制备工艺研究[J]
.中国科技投资,2014(A06):227-227.
10
言惠文,谢朝晖.
降糖颗粒剂与“标准汤剂”化学成份等值性研究[J]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3):135-13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8
1
陆彬.
中药颗粒剂处方组成的探讨[J]
.华西药学杂志,1995,10(4):229-233.
被引量:22
2
马家骅,杨明,谭玉婷,唐毅,陈雪梅.
中药无糖颗粒剂的研究概况[J]
.中国药业,2006,15(5):47-48.
被引量:18
3
谭亚芹,张亚军,薛永平,刘丽娟,韩雪梅(指导老师).
蒿芩清胆汤剂与颗粒剂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影响的对比实验[J]
.内蒙古中医药,2006,25(5):42-43.
被引量:3
4
罗仕伟,周丽萍,陈军,刘汉儒.
中药颗粒剂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J]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6,31(5):18-21.
被引量:2
5
王巧明,杨建瑜.
黄芪沙棘健脑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34):22-23.
6
朱小勇,徐冬英,陈卫卫.
正交实验优选消痤颗粒剂的成型工艺[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111-112.
被引量:12
7
高冠喜,董宙.
中药质量标准化与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探讨[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76-77.
被引量:17
8
陈卫卫,农玉梅,梁丹,邓超澄,罗斌.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消疮颗粒剂的成型工艺[J]
.中药材,2010,33(5):801-804.
被引量:7
9
郑国华,沈雪梅,唐国涛.
保和口服液薄层色谱法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1999,10(6):447-448.
被引量:2
10
吴一振,杨洋,董娟妮,王世祥,郑静,刘勤社,郑晓晖.
冠心七味片中丹参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和原儿茶醛的测定[J]
.中成药,2013,35(11):2418-2421.
被引量:2
1
葛佳威,张秋莲,曹宏艳.
青春期功血的证治研究进展概况[J]
.黑龙江中医药,2003,32(3):57-59.
被引量:2
2
常青,霍秀英,张哲,李凤珍.
癌性疼痛的中药外治进展概况[J]
.中国民间疗法,1998(2):57-59.
被引量:1
3
邵燕.
泄泻的中医研究进展[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3):196-198.
被引量:3
4
王英,盛增秀.
温病若干治法临床研究进展概况[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5):16-18.
被引量:1
5
母小真,陈湘君.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5):47-48.
被引量:4
6
陈昆山.
近十年中医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概况[J]
.江西中医药,1989,20(2):60-62.
7
李应存,牛孺子.
近年来子午流注研究进展概况[J]
.四川中医,1995,13(11):12-14.
被引量:1
8
赵婷婷,吕丹丹,杨莹莹,王婷.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9).
被引量:2
9
贺伟.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08X):8-9.
被引量:44
10
赵婷婷,魏巍,张慧杰.
近年来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5(9).
被引量:5
华西药学杂志
199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