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刑事司法改革——社会的“法化”还是法的“社会化”?
被引量:6
The Criminal Justice Reforms of Japan --"Legalization" of the Society or "Socialization" of the Law
出处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3年第2期102-108,共7页
Chinese Criminal Science
参考文献2
-
1王云海.日本司法改革的深层[J].环球法律评论,2002,24(122):115-121. 被引量:8
-
2日本司法改革的设计者们坚信,本次司法改革会引起日本社会的"法化"(参阅佐藤幸治@竹下守夫@井上正仁著:《司法制度改革》,日本,有斐阁2002年版),但笔者并不认为如此.
共引文献7
-
1傅贤国.危机中的民事审判——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的司法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27-31.
-
2杨晓燕.完善我国检警关系的构想——以日本检警关系的立法及现状为参照[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1):170-172.
-
3谭世贵.中国司法改革的回顾与反思[J].法治研究,2010(9):3-8. 被引量:6
-
4徐莉.日本刑事程序中国民参与司法制度的反思与借鉴[J].法学杂志,2011,23(2):120-123. 被引量:2
-
5孙邦清.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完善路径[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0(3):102-107. 被引量:2
-
6宋春龙.论管辖权异议制度[J].辽宁警专学报,2012,14(5):14-17.
-
7卢宇.我国司法改革的选择[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60-63.
同被引文献95
-
1李和仁.量刑建议:摸索中的理论与实践——量刑建议制度研讨会综述[J].人民检察,2001(11):24-27. 被引量:64
-
2陈瑞华.通过法律实现程序正义——萨默斯“程序价值”理论评析[J].北大法律评论,1998(1):181-204. 被引量:105
-
3刘根菊.确立中国式辩诉交易程序之研讨[J].政法论坛,2000,18(4):75-82. 被引量:44
-
4陈瑞华.走向综合性程序价值理论——贝勒斯程序正义理论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1999(6):120-131. 被引量:100
-
5陈瑞华.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J].中外法学,1997,9(2):69-77. 被引量:245
-
6裴苍龄.论实质真实[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4):44-50. 被引量:6
-
7陈瑞华.论程序正义价值的独立性[J].法商研究,1998,16(2):23-29. 被引量:105
-
8程味秋.两大法系刑事诉讼模式之比较[J].比较法研究,1997,11(2):74-80. 被引量:18
-
9陈瑞华.美国辩诉交易程序与意大利刑事特别程序之比较(上)[J].政法论坛,1995,13(3):22-27. 被引量:81
-
10陈瑞华.程序价值理论的四个模式[J].中外法学,1996,8(2):1-7. 被引量:154
二级引证文献97
-
1石经海,黄亚瑞.民营企业合规不起诉改革的困境破解与发展路径[J].北方法学,2022,16(6):133-146. 被引量:10
-
2邓乐.辩诉交易制度初探[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108-110. 被引量:2
-
3赵宁,李飞.在我国引入少年恢复性司法模式评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4):45-48. 被引量:3
-
4李少平.论少年司法中协商性司法模式的价值[J].法律适用,2004(12):2-7. 被引量:7
-
5陈卫东,刘计划.2004年刑事诉讼法学学术研究回顾[J].法学家,2005(1):85-89. 被引量:1
-
6陈卫东,刘计划.探讨刑诉法修改 关注司法改革——2004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J].人民检察,2005(01S):57-61. 被引量:1
-
7张晔.探析辩诉交易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8(31):1-2.
-
8韩流.论被害人诉权[J].中外法学,2006,18(3):277-293. 被引量:22
-
9韩德明.反思性法制现代化初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6,24(5):3-16. 被引量:5
-
10陈瑞华.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兴起[J].中国法学,2006(5):15-30. 被引量:454
-
1徐滔.浅析宪法的“行政法化”[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30):297-298.
-
2高春兴.关于我国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问题之研究[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17(1):24-30. 被引量:4
-
3严征.试论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刑事和解制度[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5):47-48. 被引量:1
-
4陈仕宗.议题公示好[J].山东人大工作,2003,0(10):57-57.
-
5王梦凯.从宪法角度浅析劳动教养制度[J].商,2014(8):196-196.
-
6赵白鸽.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七大追问[J].理论参考,2011(1):7-8.
-
7吴玉才.党的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贡献[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5-8.
-
8刘喜发,周贤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发展进程与体系化——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J].南京社会科学,2011(7):132-137. 被引量:3
-
9范秋燕.和解公诉程序对被害人知情权的保护[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0(31):122-123.
-
10冀祥德.中国刑事辩护的困境与出路[J].政法论坛,2004,22(2):147-154. 被引量: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