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元曲杂剧入明以来颇得皇室宗亲及缙绅阶层之青睐,明中叶后随着南曲(主要是魏、梁改革后的'昆山腔')地位的上升,元曲杂剧的传唱不似以前那样通行,但从现有文献看,其传唱一直未曾中断,直至近现代昆曲舞台及曲社清唱活动中仍保存了一些元剧折子(套曲)。自蒙古人退出中原以来,元曲杂剧在传唱过程中也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明清时期舞台上演出的元人杂剧与元时相比最根本的不同乃在其'戏剧性'的增强。这具体表现在:戏剧表演的渐趋类型化和规范化,曲(唱)的地位日益下降和宾白的意义日益提升。艺人们为避免套曲演唱的单调,尝试各种招数增加元剧作为戏剧的观赏性。从不变的一面看,现存元剧折子仍大多保存了一入主唱套曲的惯例,现存于《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纳书楹曲谱》及《集成曲谱》等曲谱中有传承谱系可查的二十余折元剧套曲音乐,虽不应视为元代原封不动的遗存,但总体上应为元代北曲音乐风貌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