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5
-
1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扬州市沿江地区地质灾害调査与评价报告[R].扬州市国土资源局.2007.
-
2吴标云,李从先.长江三角洲第四纪地质[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7.
-
3孙敏,张勇.长江江苏河段撕马弯道窝崩与护岸研究[J].岩土工程界边坡工程,2005,12(8).
-
4文宗伦.汉江下游大洪水对河道及崩岸险工的影响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论文集(三)[C].长江水利委员会,1987.
-
5陈引川,彭海鹰.长江下游大窝崩的发生与防护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和管理论文集[C].长江水利委员会,1993:112-117.
-
6王志昆.嘶马段崩岸变化及其原因分析[C].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论文集(四),长江水利委员会,1990: 303-307.
-
7余文畴.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机理中的河床边界条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25(1):8-11. 被引量:32
-
8王媛,李冬田.长江中下游崩岸分布规律及窝崩的平面旋涡形成机制[J].岩土力学,2008,29(4):919-924. 被引量:8
-
9张幸农,蒋传丰,陈长英,应强.江河崩岸的类型与特征[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28(5):66-70. 被引量:37
-
10吴文浩.长江下游河床形态初步分析[J].泥沙研究,1990,16(3):65-7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8
-
1杨达源,黄贤金,施利锋,李升峰.1973~2017年扬中市江岸冲淤遥感监测及古河道塌江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27(12):2796-2804. 被引量:4
-
2胡秀艳,姚炳魁,朱常坤.长江江都嘶马段岸崩灾害的形成机理与防治对策[J].地质学刊,2016,40(2):357-362. 被引量:4
-
3高清洋,李旺生,杨阳,王晓旭,李晓星.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研究现状及展望[J].水运工程,2016(8):99-105. 被引量:14
-
4高清洋,杨阳,程小兵,李晓星,王晓旭.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段崩岸原因分析——以彭兴洲—江心洲段为例[J].水道港口,2017,38(1):38-44. 被引量:8
-
5曹双,蔡磊,刘沛.崩岸预警综合评估法研究与应用探讨[J].水利水电快报,2019,40(8):21-28. 被引量:6
-
6顾轩,姜月华,杨国强,金阳,梅世嘉,张鸿.水位变动条件下二元结构岸坡稳定性分析——以扬中市指南村崩岸段岸坡为例[J].华东地质,2021,42(1):76-84. 被引量:3
-
7邓绍云.我国河岸崩塌研究现状与展望[J].北部湾大学学报,2021,36(4):71-79. 被引量:2
-
8闻云呈,贾梦豪,张帆一,吴道文,徐华,周东泉.长江扬中河段典型岸段江岸稳定性研究[J].水道港口,2022,43(4):457-465. 被引量:3
-
1李晓兵.抛枕补坡在航道整治护岸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2(4):131-133. 被引量:4
-
2韩其为,何明民.三峡水库修建后下游长江冲刷及其对防洪的影响[J].水力发电学报,1995,14(3):34-46. 被引量:32
-
3陈小涛.北江大堤崩岸滑坡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广东水利水电,2005(3):11-11. 被引量:3
-
4董燕萍,陈光庆.南京丘陵地区缺水问题的解决途径[J].江苏地质科技情报,1996(6):3-4.
-
5吴玉明,杨红卫.南京市2016年暴雨洪水分析与思考[J].江苏水利,2016,32(12):69-72. 被引量:6
-
6余文畴.长江中游团风河段整治规划工作回顾[J].长江志季刊,2003(1):20-25.
-
7马倩,周毅.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南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治淮,2004(8):15-16. 被引量:3
-
8第四届国际坝工会议将在南京召开[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24(1):59-59.
-
9蔡尚途.航道整治与行洪安全[J].人民珠江,1991(5):33-37. 被引量:2
-
10葛风楼,刘德进.河湾最大水深及计算[J].西安公路学院学报,1991,11(2):41-45.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