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谈《左传》三类复合使动式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0 复合使动式0.1 在《左传》中,使动的表示可以取两种形式:单一的形式和复合的形式。单一形式主要是由单个的谓词带上宾语构成的,如:
作者
李佐丰
出处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97-111,共15页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主谓短语
使动句
语法作用
深层结构
夏姬
乐而不淫
公父文伯
罢于奔命
晋人
楚人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130
1
任铭善.
说“兼语式”[J]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4(2):93-102.
被引量:2
2
梁银峰.
先秦汉语的新兼语式——兼论结果补语的起源[J]
.中国语文,2001(4):354-363.
被引量:15
3
姚振武.
先秦汉语受事主语句系统[J]
.中国语文,1999(1):43-53.
被引量:46
4
孙宏开.
论藏缅语动词的使动语法范畴[J]
.民族语文,1998(6):1-11.
被引量:33
5
刘心用.
使动句格位次序初探[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8(3):118-124.
被引量:1
6
戴庆厦.
载瓦语使动范畴的形态变化[J]
.民族语文,1981(4):36-41.
被引量:15
7
祝敏彻.
古代汉语的使动句和意动句[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9(1):88-91.
被引量:2
8
徐丹.
北京话中的语法标记词“给”[J]
.方言,1992(1):54-60.
被引量:42
9
谭克让.
藏语动词的自动态与使动态[J]
.民族语文,1988(6):42-50.
被引量:11
10
徐悉艰.
景颇语的使动范畴[J]
.民族语文,1984(1):35-42.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5
1
黄成龙.
类型学视野中的致使结构[J]
.民族语文,2014(5):3-21.
被引量:28
2
胡建华,杨萌萌.
“致使-被动”结构的句法[J]
.当代语言学,2015,17(4):379-399.
被引量:11
3
李明.
从“其”替换“之”看上古-中古汉语的兼语式[J]
.当代语言学,2017,19(1):1-33.
被引量:9
4
李佐丰.
试谈《左传》“日有食之”中的“有”[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7(2):111-119.
被引量:4
5
张焕新.
“叫”的兴起与“教”的衰落[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25(1):102-10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56
1
史文磊.
“从综合到分析”相关概念辨正——以《左传》《战国策》“派遣”义“使”的用法差异为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1(2):185-204.
被引量:7
2
刘华丽.
上古到中古汉语使役句的兴替与和谐[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1(2):83-98.
3
周洋.
水磨房话的致使结构[J]
.语言研究集刊,2021(1):323-349.
4
刘云.
北京话多功能标记“让”的历时演变[J]
.语言学论丛,2018,0(2):166-190.
被引量:1
5
沈家煊.
英汉否定词的分合和名动的分合[J]
.中国语文,2010(5):387-399.
被引量:109
6
郭家翔.
“教/叫”介词化及其层次性[J]
.语言研究,2013,33(4):82-87.
被引量:5
7
李静波.
致使结构中的蕴含关系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8(3):53-57.
被引量:1
8
洪波,卢玉亮.
领主属宾式的句法来源和句式意义的嬗变[J]
.中国语文,2016(6):643-656.
被引量:3
9
隋娜,胡建华.
量词重叠的句法[J]
.中国语文,2017(1):22-41.
被引量:12
10
李光华.
朝鲜司译院文献《象院题语》中的句式分析[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0(1):90-96.
被引量:1
1
张玉庭.
“虚词”不“虚”[J]
.应用写作,2003(12):60-60.
2
崔晶.
论王维诗的“中和之美”[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2):166-167.
3
紫穗穗.
纸(外一首)[J]
.绿风,2008,0(4):98-99.
4
陈洋.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浅析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审美性[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16):258-259.
5
王慧霞.
美在一水之间[J]
.新课程(中学),2008,0(10X):56-56.
6
张宏洪.
一元与多元的完美相融─—二论《天问》的艺术成就[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4(2):76-81.
被引量:3
7
姜宝琦.
从《诗经》用例谈“之”作状语[J]
.昆明学院学报,1995,26(3):52-56.
8
张芳.
浅析中国古典戏曲的中和之美[J]
.戏剧之家,2015(3X):54-55.
9
王洁.
“身心”何以“憔悴”?[J]
.语文月刊,2017(2):95-95.
10
姜宝琦.
从《诗经》用例谈“之”作状语[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9(6):83-87.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