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发展》
2003年第5期67-68,共2页
同被引文献21
-
1刘玉春.我国城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与措施[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6):19-20. 被引量:1
-
2王文烂,赖秀宝.论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村城镇化建设[J].商业研究,2002(14):110-113. 被引量:9
-
3肖跃文,许礼刚.农村城镇化战略与可持续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05,18(10):14-15. 被引量:1
-
4孙正林,范明,尹剑锋.中国农村城镇化的体制性障碍及对策[J].学习与探索,2005(5):221-224. 被引量:7
-
5吴雯.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思考——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06,28(5):69-72. 被引量:1
-
6罗月泓.当前我国大城市郊区新市镇规划探索[J].中外建筑,2006(4):31-33. 被引量:9
-
7李京文.增长方式改变与增长质量提高[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
8苏州市科学技术局.2007苏州蓝皮书--科技篇--苏州市多元化科技投入现状与对策研究[EB/OL].http://www.szkj.gov.cn/development/2007kj02.htm.2008-03-17.
-
9东方早报.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EB/OL].http://www.jrj.com,2008-08-04.
-
10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引证文献3
-
1孙晓生,王巧萍.创新——西部开发探索的源泉[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0(2):16-19.
-
2王世明,吴建军,肖永霖,蔡福瑞,李轶.加快赣州城镇化建设研究[J].科技广场,2009(8):97-99.
-
3郭志仪,杨琦玮.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与对策研究——以东莞、苏州、温州制造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56-60.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8
-
1蔡武.国内外典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实践与启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4):63-66. 被引量:4
-
2安同良,王文翌,王磊.中国自主创新研究文献综述[J].学海,2012(2):43-49. 被引量:14
-
3于东平.区域软环境概念及维度研究述评[J].中国市场,2012(14):55-57. 被引量:1
-
4蔡武,程小军.国内外典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实践与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12(9):82-84. 被引量:5
-
5颜节礼,唐建荣.基于环境约束的苏南模式转变有效性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21-27.
-
6李向前,李菁菁,黄莉.我国省域创新系统类型分析与发展标杆研究[J].科研管理,2015,36(8):18-27. 被引量:2
-
7林善炜,翁新汉.新常态背景下福州市制造业提升发展探析[J].福州党校学报,2015(6):45-50. 被引量:1
-
8慈银萍,周淼龙.东莞制造业开拓农村电商市场的可行性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0(7):351-352. 被引量:2
-
1郑梦熊.从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比较看我国西部发展新路[J].中国国情国力,2003(5):4-6. 被引量:1
-
2林汉川.中国四种对外开放模式比较[J].投资研究,1993(6):35-37.
-
3林汉川.中国四种对外开放模式比较[J].投资与信用研究,1993(5):27-29.
-
4林汉川.中国四种对外开放模式比较[J].发展研究,1993,10(4):7-10.
-
5胡安彬,梁琪.世界各国低碳经济模式比较[J].能源评论,2011(1):38-41. 被引量:2
-
6海泽洲.日中市场经济模式比较[J].企业活力,1994(3):28-29.
-
7高言弘.西方市场经济模式比较[J].广西商业经济,1993(6):13-17.
-
8孙学工.高技术产生发展模式比较与中国的现实选择[J].市场周刊·理论版,2000(18):4-9. 被引量:2
-
9于淑波.国外宏观调控模式比较与借鉴意见[J].山东对外经贸,1996(9):39-42.
-
10陈李斌,何琪.中、美科研模式比较和探讨[J].石油科技论坛,2005,24(1):42-46.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