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甲弹突破主动防护装甲方案的探讨与分析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holow-change projectile breaking through active protective armor project
摘要
通过对主动防护装甲作用原理的分析,提出了突破主动防护装甲的可行方案并进行了分析论证,指出了新概念破甲弹的发展方向。
出处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3-14,共2页
Journal of Sichuan Ordnance
参考文献3
-
1[2]洪昌仪.兵器工业高新技术.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0.
-
2[3]魏惠之等.弹丸设计理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
-
3[4]丁世用.破甲技术文集(Ⅵ).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6.
-
1宏伟.中国“红箭”-9重型反坦克导弹系统[J].中国西部科技,2003(3):31-33.
-
2一平.摧甲重拳-中国 “红箭-9”重型反坦克导弹系统[J].世界航空航天博览(B版),2005(5):36-37.
-
3一平.摧甲重拳——中国“红箭-9”重型反坦克导弹系统[J].兵器知识,2002,0(10):8-10.
-
4刘国鑫,廖振强,王涛,张帆,陈杨.双级装药膛内二次发射原理探讨与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31(4):470-473. 被引量:3
-
5凌恩永.坦克液压机械连续无级转向技术探析[J].车辆与动力技术,1996(4):24-30.
-
6周军,卢晓东,周凤岐.基于低成本红外成像/激光驾束的复合制导技术[J].航空兵器,2005,12(5):10-13. 被引量:2
-
7玉米芯防炸弹[J].德语学习,2008(1):14-15.
-
8王浩.随行装药效果与敏感性研究[J].弹道学报,1996,8(1):20-25. 被引量:4
-
9张先锋,赵晓宁.夹层装药的超压爆轰研究综述[J].含能材料,2011,19(3):352-360. 被引量:8
-
10蒋庆全.舰载激光有源干扰技术发展述评[J].舰载武器,2001(1):43-47. 被引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