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民口传身授的活态文化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手记
被引量:2
A PEOPLE’S ACTIVE CULTURE SUCCEEDED BY TRADITIONAL MEANS:Research on the non-physical culture heritage
出处
《建筑创作》
2003年第5期142-144,共3页
ArchiCreation
同被引文献42
-
1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发掘简报[J].文物,1960(6):13-21. 被引量:75
-
2孙乘风,彭绍贤.转变教育思想重视学校美育[J].教育学术月刊,1995(1):30-31. 被引量:1
-
3吴润令.满族剪纸艺术小议[J].满族研究,1987(3):90-90. 被引量:1
-
4李子贤.活形态神话刍议[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4(4):87-92. 被引量:9
-
5席克定.试论贵州民族民间剪纸[J].贵州民族研究,1988,8(2):128-135. 被引量:5
-
6李子泉.沧源傣族剪纸[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9(3):94-2. 被引量:1
-
7王树村.剪纸艺术发展举要[J].美术研究,1987(4):61-65. 被引量:2
-
8兰克.从创世神话的社会作用看神话的本质特征[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7(4):27-31. 被引量:2
-
9靳之林.我国民间艺术的造型体系[J].美术研究,1985(3):21-36. 被引量:36
-
10陈竞.新疆出土古剪纸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1984(4):116-121.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21
-
1王彩平.从日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看中国传统武术的保护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8,5(2):6-8. 被引量:5
-
2时吉光,喻学才.我国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J].长沙大学学报,2006,20(1):9-11. 被引量:50
-
3郭桂玲,杨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6):15-18. 被引量:14
-
4姚向奎,梁珊.孙作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3):86-88.
-
5覃志鹏.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9(3):53-56. 被引量:3
-
6覃志鹏.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前沿,2008(11):89-93. 被引量:20
-
7李玉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评述[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8(1):38-43. 被引量:6
-
8魏崇周.2001-2010: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点问题研究综述[J].民俗研究,2010(3):80-89. 被引量:31
-
9唐建军.生态学理论视角下传统手工艺术的保护策略[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07-113. 被引量:4
-
10宋欢.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沧桑,2006,0(4):88-89. 被引量:31
-
1薛宝.《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云南巍山彝族打歌为例》简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6).
-
2乔晓光.活态文化传统我们的生存之根[J].中国民族,2003(3):5-6. 被引量:4
-
3吕焰.浅谈学习美术考古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5):166-167.
-
4王小明.口述史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的新视角[J].西北民族研究,2012(3):99-104. 被引量:21
-
5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教授高度评价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3).
-
6赫金鸣.满洲族海纳百川民族精神解析——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J].现代交际,2016(8):95-95.
-
7张登军.北川释比的现实与尴尬[J].百姓,2008(12):58-61. 被引量:2
-
8黄涛.春节的现代传承[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3):16-19. 被引量:1
-
9乔晓光.作为非物质文化的民间美术分类[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23-126. 被引量:12
-
10本刊编辑部,秦改梅.世家老技艺 代代相传承[J].科学之友,2014,0(12):2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