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健美操运动员涉及气质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5
Gray Correlated 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about Temperament of Elite Aerobics Athletes
出处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6-87,共2页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
关键词
健美操运动员
气质
灰色关联
Aerobics Athletes
Temperament
Gray Correlated
二级参考文献4
-
1[1](德)恩斯特@格罗塞著,杨泽泽.艺术的起源[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
-
2[2](法)丹纳著,彭润金译.艺术的哲学[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
3[4](苏)M@R@萨拉弗等著,张江南等译.运动美学[M].武汉体育学院出版,1984.
-
4[6]王美等.中国竞技健美操长短析说[M].体育文史,2001,1.
共引文献15
-
1文慧玲.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设置的研究——以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为例[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11):42-45.
-
2陈少波.论气质类型对健美操运动员的选材及训练[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21(6):106-107. 被引量:9
-
3刘爱梅,陈涛.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目标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5):115-117. 被引量:5
-
4王洪,杨晓龙,王晶英.健美操专修课程考试改革的试验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3):383-384. 被引量:3
-
5潮芳.健美操教学中女大学生形体表现能力的训练与提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204-205. 被引量:1
-
6范文慧,王修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专项技能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09(2):8-8.
-
7李良明.创业型教育视阈下体育院(系)健美操专修课程改革方向初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5):14-15.
-
8王惠霖,郭忠.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0(01X):159-160. 被引量:2
-
9李国岳.基于多维度的健美操发展环境矩阵模型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5(6):33-35.
-
10刘攀,孙媛媛.表演性健美操的审美价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222-22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9
-
1刘玉金,邹勇,李印东.体育教学中情感效应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体育学刊,1997,4(4):104-105. 被引量:12
-
2刘和平.教学风格辨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1(2):107-110. 被引量:11
-
3王保平.从规则变化看竞技健美操的创编[J].体育科技,2008,29(2):43-45. 被引量:5
-
4王曼.健美操运动员形态素质选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6):105-107. 被引量:10
-
5刘冬笑.健美操发展过程中的“接缘性”趋势[J].体育学刊,2003,10(1):122-123. 被引量:18
-
6俞爱玲.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创新[J].体育学刊,2002,9(2):77-79. 被引量:92
-
7倪湘宏.健美操健康功能对大学生健康影响的教学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5):100-103. 被引量:9
-
8李其顺,李淑芳.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7):89-91. 被引量:13
-
9朱瑛,李京明.健美操教学应重视基础差生的心理素质训练[J].山东体育科技,2005,27(3):102-104. 被引量:5
-
10范云平.健美操动作节奏与音乐的探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3):72-7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5
-
1金新玉.健美操教学中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调控[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5):36-38.
-
2邵淑合,谭作军,雷鹏.拉丁健身操训练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35(4):120-122. 被引量:4
-
3魏丽香.在健美操运动中教练与练习者个性气质关联分析[J].惠州学院学报,2008,28(6):101-104.
-
4徐学伟.浅析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的创编[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180-181.
-
5杨妍珣.如何培养中专生健美操创编的能力[J].科技致富向导,2010,0(8X):117-118.
二级引证文献4
-
1邵淑合.有氧搏击操练习对青少年生理机能的影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6):96-99.
-
2林松,章颖.音乐与武术教学结合的实验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4):132-133. 被引量:2
-
3刘萍,葛淼,王欣,闫艳春.中国健康男性心率正常参考值的地理分布规律[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9):771-775. 被引量:2
-
4刘萍,葛淼,王欣,闫艳春.中国健康人心率正常参考值的地理分布规律[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1,32(1):31-35. 被引量:1
-
1金逵.运动会开幕式引导员训练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8,27(9):65-66.
-
2林华,于伟华,吕国枫.血型与身体素质关系的初步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3,13(4):74-76.
-
3李竼松,丁善艺.中国高校男生气质类型特点对篮球意识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1490-1491. 被引量:8
-
4张敬叶.体育教学非智力因素的探讨[J].体育研究与教育,1996,19(1):64-66.
-
5倪湘宏,刘娟妮.优秀健美操运动员气质特点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3):146-148. 被引量:8
-
6张建.气质特征与体育[J].体育师友,1994,17(1):25-25.
-
7张普平,张勇.武术运动与血型选材[J].中华武术,1996(10):50-50. 被引量:2
-
8陈国苗.论体育教学与发展学生个性[J].浙江体育科学,2003,25(2):59-60. 被引量:11
-
9余万斌.大学体育教学与学生气质类型的调查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7(10):150-151. 被引量:4
-
10周百之.对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气质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81,17(7):2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