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林业科技开发》
2003年第3期65-67,共3页
China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参考文献16
-
1徐永成.中国加入WTO后华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茶叶,2000,26(1):7-10. 被引量:6
-
2陈宗懋,陈雪芬.茶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植保问题[J].茶叶科学,1999,19(1):1-6. 被引量:42
-
3刘谋益.WTO与中国茶业发展对策[J].茶叶通讯,2000,27(3):24-26. 被引量:3
-
4袁地顺.从统计数据看当今世界茶叶[J].福建茶叶,2001,24(1):31-32. 被引量:3
-
5解正定,黄世启,陈从贵.实施名牌战略 优化结构调整[J].茶业通报,2000,22(4):13-14. 被引量:1
-
6黄吉武.办好产业化茶叶企业迎接市场竞争[J].茶业通报,2000,22(4):44-45. 被引量:1
-
7查道辛,汪丽红,丁宪虎,胡庆华,王先旵.创茶叶名牌之思考[J].茶业通报,2000,22(2):45-46. 被引量:1
-
8钱六九,彭仁林,甘家仁.抓茶叶绿色食品生产 促企业可持续发展[J].茶业通报,2000,22(2):15-16. 被引量:3
-
9陈刚.日本茶叶生产现代化的“亮点”及思考[J].茶叶,2000,26(4):235-239. 被引量:6
-
10俞燎远.优化茶叶结构 加速茶叶产业发展[J].福建茶叶,2000,23(4):39-3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25
-
1丁岩钦.论害虫种群的生态控制[J].生态学报,1993,13(2):99-106. 被引量:167
-
2张觉晚,王沅江.合理用药生态控制茶小绿叶蝉主要措施与评价[J].生态学杂志,1994,13(5):13-17. 被引量:15
-
3陈宗懋.茶园病虫区系的构成和演替[J].中国茶叶,1979,(1):6-8.
-
4陈宗懋.茶叶中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I)[J].农药科学与管理,1992,(4):1-5.
-
5陈宗懋 许宁.茶树释放的挥发性互利素量一种间接抗虫机制.化学生态学1998学术讨化会论文集[M].郑州:中国生态学会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1998.159-160.
-
6陈宗懋,农药科学与管理,1992年,4期,1页
-
7陈宗懋,茶叶科学,1989年,9卷,1期,13页
-
8陈宗懋,中国茶叶,1979年,1期,6页
-
9金子武,茶,1976年,29卷,3期,49页
-
10Yan Yahua,Proc of Abstracts of InternalConference of IPMTheory and Practice,Developing Sustainable AgricultureC
共引文献69
-
1梅小清,汪璐.绿色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庐山云雾茶的包装设计为例[J].包装世界,2019,0(4):12-12.
-
2林瑾,邹武,王水金,林乃铨.福安三种不同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消长动态调查[J].生物安全学报,2008,17(3):194-199.
-
3吴新民.池州山区茶园有机转换的生态环境适宜性评价[J].茶叶,2004,30(3):132-133.
-
4谢东梅.绿色技术创新与茶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茶叶科学技术,2004(3):5-7. 被引量:1
-
5吴新民.池州山区有机转换茶园的生态环境适宜性评价[J].茶业通报,2004,26(4):169-170.
-
6许月丽,汤一.我国茶叶相对产出效率的变化及其成因分析[J].茶叶,2005,31(4):241-244. 被引量:5
-
7尹劲峰,王干湘.普洱茶的生产经营现状及供应链管理模式[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3):84-88. 被引量:3
-
8陈潜,杨巍.中国与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日本茶叶产销对比分析[J].广东茶业,2007(1):3-9. 被引量:3
-
9姜友雪,王登良,张凌云,王瑞肖.蒸青绿茶在中日的发展历史及现状[J].茶叶,2008,34(1):6-9.
-
10谭万忠,李培,张克诚,王志坤,任芳.重庆地区茶树病害种类及武夷菌素对茶病的田间控制效果[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4):123-127.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29
-
1王健,许娇.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的综述[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3):11-13. 被引量:5
-
2严明潮,陈跃生.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与应用[J].浙江化工,1995,26(4):24-25. 被引量:3
-
3江用文.加强茶叶品牌建设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国茶叶,2006,28(4):4-6. 被引量:8
-
4张红岩.从品牌经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J].商业时代,2007(15):45-46. 被引量:14
-
5张国华.运用知识产权推动茶叶品牌建设[J].农业展望,2007,3(7):33-35. 被引量:7
-
6路易斯.卡布罗[美].产业组织导论(第一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
7张琳.对提升信阳毛尖市场占有率的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26):149-150. 被引量:1
-
8唐治诚,毛坤瑜.云阳县茶叶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林研究,1998,16(1):69-69. 被引量:5
-
9童宗寿,卢福娣,徐礼英,吕莉.三点检验在茶叶风味比较研究中的应用[J].经济林研究,1998,16(3):32-34. 被引量:5
-
10张顺,金开美,苏东.信阳茶产业优势分析[J].耕作与栽培,2010(2):59-6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8
-
1曾庆圣,吴琼辉.广东省茶产业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J].经济林研究,2005,23(1):88-90. 被引量:7
-
2宋艳芬,崔同林.泾县茶叶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发展策略[J].茶业通报,2005,27(4):150-152. 被引量:1
-
3陈潜,杨巍.中国与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日本茶叶产销对比分析[J].广东茶业,2007(1):3-9. 被引量:3
-
4肖瑶,肖斌,余有本.陕西茶叶产业化经营及发展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5):145-148. 被引量:5
-
5袁珂.茶叶品牌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福建茶叶,2016,38(3):62-63. 被引量:7
-
6刘晓燕.法律保护机制在茶品牌保护中的应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7,39(10):1-2. 被引量:1
-
7汪跃平.我国茶叶品牌民法保护机制的探讨[J].福建茶叶,2018,40(5):79-79. 被引量:3
-
8熊涛.关于信阳茶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0(S1):60-6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29
-
1赵建东.安徽省茶叶产业链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345-346. 被引量:5
-
2林善波.关于我国茶叶规模化经营的思考[J].广东茶业,2005(6):12-15. 被引量:8
-
3刘清荣,宁晓菊.提升江西茶产业市场竞争力研究[J].农业考古,2005(4):252-257. 被引量:3
-
4章传政,张定,黎星辉,肖润林.江南茶区茶叶反季节生产的技术对策[J].经济林研究,2006,24(2):55-58. 被引量:5
-
5席险峰,张强.恩施州茶树品种良种化的现状与对策[J].经济林研究,2007,25(2):110-113. 被引量:1
-
6佘远国,张运山,汪洋,王文超.湖北省谷城县花椒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经济林研究,2008,26(2):101-104. 被引量:6
-
7梁俊芬,徐碧芳,黄红星,万忠,陈栋.2008年度广东省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36(8):266-269. 被引量:2
-
8姚文,祁春节.市场化改革对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4):24-31. 被引量:14
-
9周丽群.中国茶企商业模式演进与创新——以台资天仁茗茶集团为例[J].中国外资,2011(22):12-15. 被引量:1
-
10索罗丹,肖斌,马小雪,闫列娟,杨玉杰,刘长海.基于区位商与SWOT分析陕西茶产业的集群发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6):254-259. 被引量:13
-
1徐长兴,王先宏.入世后我国茶叶卫生质量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质量监督,2002(6):42-43. 被引量:2
-
2孙全基,钱敬智,费文良.加入WTO后宣城市茶业思考与对策[J].茶业通报,2001,23(4):4-5. 被引量:1
-
3朱仲海.第22届ISO TC34/SC8国际茶叶标准大会将在雅安召开绿茶有望升为ISO国际标准[J].茶世界,2008,0(2):19-19.
-
4全国十二个茶叶标准通过专家审定[J].茶报,2004(1):23-23.
-
5今年全国春茶减产增收[J].中国茶叶,2005,27(4):13-13.
-
6宣城市茶业协会举办茶叶标准化培训班[J].茶业通报,2005,27(1):24-24.
-
7白桦.农业部50项新政策[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0(24):65-65.
-
8汪新贵.第二届浙江省十大名茶授牌仪式在嵊举行[J].茶叶世界,2009(21):10-10.
-
9韦桂木,余鸿.昭平县创建茶叶标准示范园综述[J].中国农业信息,2015,27(9):134-135. 被引量:1
-
10华安县茶叶标准园项目顺利通过农业部的验收[J].福建农业科技,2012,43(2):7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