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关联分析在污染源治理方案优化决策中的应用
出处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1-32,42,共3页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1迟久鉴,樊贵盛.水质的灰色关联—统计分析[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4,5(1):67-72.
-
2傅睿,孔红.老污染源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吉林),1999(1):38-39.
-
3谢协忠.河流水质的灰色关联与模糊综合评价[J].山东水利专科学校学报,1994,6(1):26-32.
-
4孙延珍.加强污染源治理 提高环境质量[J].煤矿环境保护,1997,11(3):64-64.
-
5王会兴,赵凤贤,孙嘉良.污染源治理补助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1999,23(2):36-37.
-
6徐明德,马元波.呼和浩特市地下水质灰色关联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136-137.
-
7施萍.利用灰色关联法评价苏州河水质状况[J].江苏环境科技,2008,21(A01):60-63. 被引量:4
-
8金传芳,郑国璋,曹秀兰.江苏省工业污染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高师理科学刊,2009,29(1):89-92. 被引量:1
-
9童彦,朱海燕,关海波.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环境科学导刊,2010,29(4):28-31. 被引量:8
-
10刘景平.为了明天的碧水蓝天[J].中华儿女,2000(12):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