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唐宋时期圩田的三种形态——以太湖流域的圩田为中心 被引量:15

On Three Forms of Wei Tian in the Tang and the Song Dynastie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学术界对于唐宋时期的圩田的种种争论是由于江淮、浙西、浙东这些不同地区的圩田在形式上各不相同之故。浙东的圩田,又称湖田,在山地高处的湖泊上辟地修筑而成,而江淮、浙西的圩田筑于低洼地。江淮圩田虽多单独成圩,但往往规模宏大;浙西太湖流域的圩田则是由众多圩田连片而成的集合体,其单个圩田往往规模较小。唐朝后期,随着人口的增多,太湖流域中心的低洼地逐渐被人们开发,圩田开始大量涌现。由于太湖流域的圩田系统是一个众多圩田的集合体,因此政府的管理和维护对圩田的正常运作起着很大作用,但入宋之后,由于政府管理圩田的公共职能逐渐废驰,整个圩田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之中,圩田随之走向衰败。
作者 何勇强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2期105-112,共8页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玉井是博:《支那社会经济史研究》,岩波书店,昭和17年,第355-414页.
  • 2沈括《长兴集》卷二一《万春圩图记》.
  • 3《苏轼文集》卷三二《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86年,第3册,第924页.
  • 4[5][6]范成大《吴郡志》卷一九《水利》;江苏古籍出版社点校本,1999年,第285、270、272-273页.
  • 5西山武一.《中国水稻农业的发展》[J].农业综合研究,1949,.
  • 6见《全唐文》卷四三○.
  • 7黄震《慈溪黄氏日抄分类》卷八四《与叶相公西涧》.
  • 8缪启谕:《吴越钱氏在太湖地区的圩田制度和水利系统》,《农史研究集刊》第2册.
  • 9详见范仲淹《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卷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四《上杜学士言开河书》及《吴郡图经续记》卷下《治水》、《吴郡志》卷一九《水利》引郏亶《水利书》、《琴川志》卷一《营寨》、卷五《水利》、《十国春秋》卷七八《武肃王世家》武肃王天宝八年末等处记载.
  • 10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卷上.

共引文献2

同被引文献238

二级引证文献9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