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青海环境》
2003年第2期50-54,64,共6页
Journal of Qinghai Environment
同被引文献59
-
1金鑫,赵淑芬.成渝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支持[J].湖南农机,2006(7):39-41. 被引量:1
-
2王天津.推动碳汇功能建设 提高农牧民权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2):35-39. 被引量:3
-
3马林,盖玉妍.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建设构想[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5):77-80. 被引量:5
-
4王玉宽,孙雪峰,邓玉林,彭培好,范建容.对生态屏障概念内涵与价值的认识[J].山地学报,2005,23(4):431-436. 被引量:43
-
5钟祥浩,刘淑珍,王小丹,朱万泽,李祥妹,杨俐.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J].山地学报,2006,24(2):129-136. 被引量:98
-
6刘巽浩.建设我国的主要生态屏障——大西北草原[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2):3-6. 被引量:4
-
7张甘霖,吴运金,龚子同.城市土壤——城市环境保护的生态屏障[J].自然杂志,2006,28(4):205-209. 被引量:19
-
8李文伟.论北京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和保护的地方立法[J].法学杂志,2007,28(1):136-138. 被引量:1
-
9王传胜,杨晓光,赵海英,樊杰.长江金沙江段生态屏障建设的功能区划——以昭通市为例[J].山地学报,2007,25(3):309-316. 被引量:12
-
10毛振军.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6):166-16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4
-
1萨础日娜.论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与政府生态责任[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34(18):37-39.
-
2窦开龙.民族旅游开发的劣势分析——以中国西北民族旅游区为例[J].消费导刊,2008,0(13):8-8.
-
3李彦,燕飞.对西部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中执行力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39-42. 被引量:2
-
4张平.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青海经济[J].甘肃科技纵横,2007,36(4):66-66.
-
5李大健.论发展民族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4):12-17. 被引量:1
-
6李超.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立法探析[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2(1):51-55. 被引量:1
-
7李超.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立法探析[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36(6):12-13.
-
8赵冬青,巩建锋.草地农业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J].甘肃农业,2013(20):8-11. 被引量:2
-
9郑燕燕,薛达元,郭泺,张渊媛.中国民族地区主要生态功能区划[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6):33-36. 被引量:4
-
10赵宜凯,肖祥.西部民族地区政府生态安全责任的运行机制研究[J].西部学刊,2015(5):56-59.
-
1李斌.土之不存 人将焉附——关于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报告[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1(17):21-22.
-
2马志伟.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追梦人[J].中国政协,2016(5):64-65.
-
3周洪,徐东.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林业科技,2011(1):53-56.
-
4温家宝:我国本世纪中叶实现“山川秀美”[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6):1-1.
-
5范志杰.生命摇篮的忧患——我国海洋污染的调查与思考[J].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92,9(1):58-61. 被引量:1
-
6建设京津生态屏障[J].当代生态农业,1999,8(1):12-13.
-
7西藏大力推进生态屏障保护与建设[J].中国住宅设施,2010(9):11-11.
-
8苟永和.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和对策浅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6,25(3):147-147. 被引量:1
-
9许万虎,王军.绿水青山西藏无忧[J].瞭望,2015,0(37):48-48.
-
10牛崇桓,张瑞珍,鲁胜力.我国生态建设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水利,2002(6):37-39.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