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竞争力要素对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摘要
本文对国际竞争力八大要素的贡献度进行了实证分析,找出了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并对山西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两点启示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2
-
1任若恩.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研究[J].经济研究,1998,33(2):3-13. 被引量:82
-
2[美]保罗·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美]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Maurice Obstfeld] 著,海闻等.国际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81
-
1魏峰.国内劳动生产率研究综述[J].政治经济学报,2024(1):82-106.
-
2李晓丹,吴杨伟.中国制造业分行业贸易竞争力再测算——基于RCA指数与NRCA指数的比较[J].调研世界,2021(1):39-47. 被引量:2
-
3汪瑾.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8(10):58-59. 被引量:2
-
4邹薇.关于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实证测度与理论研究[J].经济评论,1999(5):27-32. 被引量:57
-
5黄伟力,周新.开放经济中人民币汇率稳定与我国国力基础的关系[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5):82-90.
-
6刘志彪,王国生.中国改革二十年产业格局的实证分析与展望[J].江苏社会科学,1998(5):33-44. 被引量:2
-
7李淑锦,周瑞娟.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影响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4):8-13. 被引量:1
-
8黄群慧.中国工业现代化水平的基本测评[J].中国工业经济,2004(9):20-28. 被引量:12
-
9郑明身,田兰章,王俊杰.中国IT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5,21(2):68-76. 被引量:29
-
10商春荣,黄燕.国家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向[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6):22-27.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15
-
1吴辰.从《洛桑年鉴》看中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J].科技管理研究,2004,24(4):10-14. 被引量:18
-
2蹇令香,许贵斌.我国物流业对国民经济贡献衡量的比较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4,30(3):48-51. 被引量:7
-
3王家庭.国际贸易对中国城市化贡献的测度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5,17(8):23-29. 被引量:9
-
4陈晓红,解海涛.基于GRD测算模型的中小企业区域经济贡献度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3):138-142. 被引量:12
-
5吴国付,程蓉.港口对地区经济贡献度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6,30(3):535-538. 被引量:23
-
6宗晓杰,王慧燕.用两个DEA模型测算商业企业信息化贡献率算法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6,27(B07):597-600. 被引量:4
-
7巴山.基于统计模型的外商投资贡献度评估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5):61-65. 被引量:2
-
8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力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
9胡安钢.社会与发展,中国社会发展地区差距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
10魏后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二级引证文献12
-
1朱卫平,刘伟,高志军.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研究——以安得物流与美的电器供应链的互动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3):22-30. 被引量:4
-
2建红,汪标.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2(2):246-248. 被引量:7
-
3王珍珍.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综述[J].管理学刊,2014,27(1):41-47. 被引量:23
-
4沙颖,陈圻.物流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成本中介效应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4,28(9):39-43. 被引量:10
-
5蒋丹,宋永辉,蔡冬冬.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中的博弈探析[J].金融经济(下半月),2015(7):32-35.
-
6程永伟,穆东.全产业链下物流业服务经济发展的贡献[J].工业技术经济,2015,34(9):106-114. 被引量:1
-
7胡玉洲.基于长三角城市群数据的城市群物流与经济动态耦合分析[J].商业研究,2016(7):180-186. 被引量:18
-
8胡玉洲.物流能力与城市群经济发展——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经验证据[J].现代城市研究,2016,31(7):86-90. 被引量:1
-
9任丹丹.广东省物流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的关系研究[J].特区经济,2017(10):118-122. 被引量:3
-
10龚雪,荆林波.物流业与制造业耦合协同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22,36(7):22-37. 被引量:39
-
1李勤,夏绘秦.论国际竞争力要素对陕西经济发展的启示[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4(6):57-59.
-
2乔云霞.国际竞争力要素贡献度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探索性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7(3):70-72. 被引量:2
-
3张文彪.变革中的中国不能没有竞争力[J].领导文萃,1998(1):8-12.
-
4乔云霞.国际竞争力地区效应区域分布的实证研究——对Panel data模型哑变量的深度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5):79-80.
-
5王宏伟.斯蒂格利茨和戈尔巴乔夫论俄罗斯的转型[J].国外理论动态,2002(2):17-19. 被引量:1
-
6国际竞争力要素内含与各国竞争位次评述[J].经济研究参考,1992(Z1):170-178.
-
7章新华.论信息经济与国际竞争力[J].社会科学论坛,1996(4):29-32.
-
8老若.今日深圳人[J].侨园,1999,0(6):33-34.
-
9沈建新.发展的产业选择[J].上海综合经济,2004(10):1-1. 被引量:1
-
10荀一潮.影响民生的八大要素[J].观察与思考,2007(2):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