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与孙学峰同志商榷
被引量:1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8-69,共2页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同被引文献25
-
1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J].中国社会科学,2005(3):165-176. 被引量:155
-
2苏长和.为什么没有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J].国际观察,2005(4):26-30. 被引量:15
-
3阎学通.国际关系理论是普世性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2):1-1. 被引量:23
-
4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可能和必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3):7-13. 被引量:89
-
5薛力,肖欢容.中国的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研究成就与不足(1998~2004)[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8):40-48. 被引量:7
-
6刘丰.实证主义国际关系研究:对内部与外部论争的评述[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23(5):96-102. 被引量:10
-
7王俊生.在科学与人文之间:科学人文主义范式与中国国际关系学[J].人文杂志,2007(1):170-176. 被引量:3
-
8巴里·布赞,李晨(译),张小明(校).英国学派及其当下发展[J].国际政治研究,2007,28(2):101-112. 被引量:19
-
9袁正清.《中国的建构主义研究》.王逸舟主编.《中国国际关系研究(1995~2005)》.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2~168页.
-
10王逸舟.《绪论》,载王逸舟主编.《中国国际关系研究(1995—2005)》,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0页
二级引证文献14
-
1段愿.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大创新与指导作用[J].观察与思考,2021(3):32-44. 被引量:1
-
2石卫平.运用“科学发展观”建立“人类文明话语创新工程”,积极探索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J].江苏社会科学,2008(5):224-227.
-
3陈拯.作为修养与技艺的“历史”[J].国际政治研究,2008,29(4):164-173. 被引量:2
-
4汪卫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两类方法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2):77-79. 被引量:2
-
5孙伟,张森林.关照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研究[J].国际论坛,2009,11(6):50-54. 被引量:2
-
6王栋.双重超越的困境--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与政策刍议[J].国际政治研究,2009,30(3):12-28. 被引量:11
-
7刘丰.定量分析与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兼评《中外关系鉴览1950-2005——中国与大国关系定量衡量》[J].当代亚太,2010(5):148-160. 被引量:3
-
8曾向红,杨恕.和谐世界观的思想根源、可期性与合理性研究——基于与温特世界国家观的比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10):4-37. 被引量:4
-
9林民旺.寻求普遍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一项不可能的使命?[J].国际安全研究,2013,31(5):125-137. 被引量:2
-
10李巍,唐健.国际舞台上的中国角色与中国学者的理论契机[J].国际政治研究,2014,35(4):40-58. 被引量:10
-
1郝铁川.党的十六大回答的人民所关心的七个重大社会现实和理论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03(2):3-6.
-
2肖剑鸣.论犯罪学的当代学术前沿[J].公安大学学报,2000,16(5):61-64. 被引量:3
-
3邓正来.法学研究中的学术传统、学术批判、问题意识与学术研究的层面[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7(1):1-14. 被引量:13
-
4樊文娥.论社会主义理论的三次飞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2):107-110. 被引量:1
-
5邹本文.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成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模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5,0(2):1-4.
-
6豆庆升.“进京赶考”——建国初期中共领导民生建设论述[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5(3):14-18.
-
7赵金元.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些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9(9):19-21. 被引量:2
-
8徐昕.那人,那书,那硝烟弥漫的论辩——评波斯纳的《公共知识分子》[J].开放时代,2004(6):135-141.
-
9焦晓炜.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J].商,2014,0(49):120-120.
-
10石灵慧.“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解读[J].学理论,2014(15):2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