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新杀手——“冷暴力”
出处
《特区展望》
2003年第4期41-42,40,共3页
-
1崔峰,王茜.家庭暴力急需依法治理[J].瞭望,2003(19):50-52. 被引量:3
-
2胡春红.浅议家庭暴力中的“冷暴力”[J].大观周刊,2012(18):39-40.
-
3范远波.教师:权威向智慧的转型[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11):5-8. 被引量:1
-
4家庭“冷暴力”[J].法治与社会,2003(3):10-11.
-
5魏久尧.技术权能:现代国家的隐性暴力—现代政治哲学沉思之一[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6):1-6. 被引量:3
-
6范德安.暴力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学理类型探析[J].天中学刊,2007,22(4):35-37. 被引量:2
-
7余达红,曾群.“黑恶势力”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样本[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3(4):47-52.
-
8刘佳,王红,谢春.国内教师隐性暴力行为研究综述[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11):8-12. 被引量:4
-
9黄璇,任剑涛.在国家体系的转变中突显暴力的内在张力——对吉登斯理念的一个增补[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4(2):112-118. 被引量:2
-
10李海平,冯治平.论暴力对人的奴役——别尔嘉耶夫暴力思想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26(12):1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