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续)
被引量:2
出处
《林业实用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32,共1页
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27
-
1覃志刚,陈林武,朱志芳,罗小华.盆北山地退化生态系统“一坡三带”治理模式的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4,25(3):27-31. 被引量:5
-
2陈中东,吴耀先,卢正茂,王志运,魏振华.麻栎炭材林短轮伐期定向培育技术指标制定[J].林业实用技术,2004(11):4-5. 被引量:13
-
3于成琦,侯昆,赵庆喜,霍玉华,白荣芬,姬少玲,池艳莉.不同立地因子与麻栎生长的相关分析[J].吉林林业科技,2005,34(3):22-23. 被引量:9
-
4于成琦,刘辉,霍玉华,王晓琳,金大帅,孙涛,吴耀先,宋德利.麻栎菌材林定向培育技术初探[J].吉林林业科技,2005,34(5):36-37. 被引量:7
-
5王震洪,段昌群,侯永平,杨建松.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关系及其生态学意义[J].植物生态学报,2006,30(3):392-403. 被引量:61
-
6郭圣茂,彭仁,杜天真,邱业先,赖晓莲.几种壳斗科植物叶中β-胡萝卜素含量的季节变化[J].江西林业科技,2006,34(3):1-2. 被引量:5
-
7方成良,丁玉华.豫南山区麻栎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林业科技开发,1996,10(3):33-33. 被引量:4
-
8李轩然,刘琪璟,陈永瑞,胡理乐,杨风亭.千烟洲人工林主要树种地上生物量的估算[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8):1382-1388. 被引量:56
-
9邹达明,朱光权,吴士元,吴永峰,胡华杰,叶长文.优良菇木树种选择试验初报[J].浙江林业科技,1997,17(1):18-23. 被引量:29
-
10杨澄,党坤良,刘建军.麻栎人工林水源涵养效能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7,12(2):15-19.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2
-
1唐罗忠,虞木奎,严春风,刘志龙,方升佐.立地条件及抚育措施对麻栎人工林生长的影响[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8,28(2):130-135. 被引量:24
-
2杨先义,李永荷,罗永猛,余刚国,左艳,裴双俊.“一坡三带”退耕还林模式水土保持特征研究——以毕节市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6,22(9):71-7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5
-
1于一苏,于光明,李丛,吴中能,肖正东,汪新洋,陈素传,刘俊龙,蔡新玲.皖东丘陵地区麻栎栽培模式及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9,23(4):81-84. 被引量:8
-
2刘志龙,虞木奎,方升佐,唐罗忠,丁伯让,张春祥,曹一达.江淮丘陵地区麻栎人工林地上部分能量现存量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4):62-66. 被引量:4
-
3刘志龙,虞木奎,唐罗忠,方升佐,王新洋,张春祥,曹一达.不同地理种源麻栎苗期变异和初步选择[J].林业科学研究,2009,22(4):486-492. 被引量:17
-
4刘志龙,虞木奎,唐罗忠,方升佐.麻栎资源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对策[J].中国林副特产,2009(6):93-96. 被引量:28
-
5唐罗忠,刘志龙,虞木奎,方升佐,赵丹,王子寅.两种立地条件下麻栎人工林地上部分养分的积累和分配[J].植物生态学报,2010,34(6):661-670. 被引量:41
-
6刘志龙,方升佐,虞木奎,唐罗忠,陈厚荣,李武志.麻栎种源间苗期生长性状及遗传稳定性差异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5):26-30. 被引量:4
-
7张顺平,乔杰,王保平,孙向阳.低山丘陵区坡向、坡位对泡桐幼龄林生长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41(12):1-4. 被引量:10
-
8朱玉龙.江淮丘陵地区安山岩适生造林树种选择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2014,40(1):26-29. 被引量:1
-
9黄春妹,何应会,邓荔生,曾佩玲,韦铄星,王勇.珍贵阔叶树种多树种混交造林生长比较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22):101-102. 被引量:10
-
10曹一达,刘志龙,方升佐.施肥对麻栎生物量及热值的影响[J].湖南林业科技,2015,42(5):10-13. 被引量:2
-
1长江上游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续)[J].林业实用技术,2002(11):32-32.
-
2长江上游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续)[J].林业实用技术,2003(10):33-33.
-
3长江上游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续)[J].林业实用技术,2003(1):34-35.
-
4徐冰,冯固,潘家荣,秦岭,李晓林.长江上游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续)[J].林业实用技术,2003(8):34-34.
-
5长江上游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续)[J].林业实用技术,2003(6):31-32.
-
6长江上游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续)[J].林业实用技术,2003(2):33-34.
-
7长江上游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续)[J].林业实用技术,2003(12):31-31. 被引量:1
-
8长江上游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续)[J].林业实用技术,2002(8):34-35.
-
9吕小江,刘宏.岩原鲤池塘养殖技术[J].渔业现代化,2007,34(5):37-38. 被引量:2
-
10殷爱萍,冯玉龙.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生态治理模式探讨——以固原市原州区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4(17):195-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