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3-46,共4页
Education Review
参考文献6
1 戚继光.“理解教育”中的“范型言说”策略及其运用[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2,3(4):7-9. 被引量:1
2 熊川武.论理解性教学[J] .课程.教材.教法,2002,22(2):16-20. 被引量:43
3 邓友超,李小红.“范型—言说”教学策略论[J] .教育评论,2002(3):25-27. 被引量:2
4 成丽华.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片谈[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3):124-124. 被引量:2
5 邹鄂生.“从无字句处”练说话[J] .人民教育,1997(2):34-34. 被引量:1
6 孙洪军,曹贻敏.说话教学亟须加强[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42(2):108-10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6
1 D.P.Newton,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Routledge Falmer,2000,p.10.
2 M.Heidegger.Being and Time,The Camelot Press Ltd.1962,p.195.
3 H.G.Gadamer and G.Boehm,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7,p.55.
4 穆尔:《教育理论的结构》,崔允漷,孙绍荣译,载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93页
5 Vygotsky, L. S., The Genesis of Higher Mental Functions.In Wertsch, J. (ed). ( 1981 ). The Concept of Activity in Sovict Psychology. Anmonk, NY: Sharpe. p151.
6 熊川武.论理解性教学[J] .课程.教材.教法,2002,22(2):16-20. 被引量:43
共引文献44
1 李小红.教学对话:内涵、特征与表现形态[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1):11-15. 被引量:17
2 王海燕.论大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情景控制策略[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4):48-49. 被引量:3
3 曹正善.理解:向教学本体论的回归之路[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6):57-62. 被引量:3
4 杨章清,周险峰.理解性数学教学实验及其成效[J] .教育科学研究,2005(10):30-32.
5 郝明君,靳玉乐.论理解教学的实现形式[J] .课程.教材.教法,2006,26(5):22-26. 被引量:5
6 郝明君,靳玉乐,张希希.诠释学视野下的理解教学:特征及意义[J] .当代教育科学,2006(10):43-46. 被引量:12
7 蒋小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理解型课堂”模式[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0(2):140-142. 被引量:1
8 王爱玲.基于解释学哲学的关于“理解”的教育主张与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9):3-7. 被引量:10
9 王健,陈明选.理解性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J] .教育评论,2007(5):60-63. 被引量:9
10 王健,陈明选.走向“理解性教学”——网络环境下教学转型的理性构想[J] .电化教育研究,2007,28(11):52-55. 被引量:4
1 王荣,张积家.儿童角色认同对记叙文记忆与理解影响的研究[J] .心理科学,2001,24(2):181-183.
2 杨富志.你尊重我,我听从你[J] .教师教育论坛,2017,30(4):90-90.
3 刘剑虹,赵则玲.大众化语境下教育学话语的变革与话语范式转换[J] .教育科学,2006,22(2):10-12. 被引量:6
4 莫艳辉.教师言语美成就生命语文课堂[J] .师道(教研),2016,0(1):47-47.
5 张莹,陈华.优化课堂教学 凸显学生立体性[J] .新课程,2016,0(35):122-122.
6 高西栋.从写作文本的限定图式上看高考作文的失语[J] .文教资料,2007(6):133-134.
7 朱肃霞.幼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析疑[J] .上海教育科研,1991(1):43-45.
8 罗刚.应用动态智能教学策略的条件分析[J] .上海教育科研,2001(8):56-5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