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及其与现代科学理论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3-24,共2页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参考文献7
-
1张其成.中医现代化悖论[J].中国医药学报,1999,14(1):4-8. 被引量:40
-
2张其成.关于中医几个重要理论问题之我见——兼答王强同志[J].中国医药学报,2000,15(1):9-13. 被引量:17
-
3孟庆刚,郭书文,王永炎,鲁兆麟,李德华.如何将数学方法应用于现代中医药学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8):21-22. 被引量:44
-
4周东浩,周明爱.关于中医现代化悖论的“悖论”[J].中国医药学报,2000,15(4):3-6. 被引量:2
-
5吕爱平,梅智胜.中药现代化开发研究应重视的原则[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1):6-7. 被引量:2
-
6金光亮.中医西医化的现象原因与对策[J].中国医药学报,2000,15(6):6-9. 被引量:8
-
7林谦,于友华.从循证医学探讨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方向[J].中国医药学报,2001,16(1):73-74.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16
-
1孙小礼.模型——现代科学的核心方法[J].哲学研究,1993(2):20-26. 被引量:15
-
2祝世讷.“五藏”是人身功能子系统[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6,20(6):360-364. 被引量:16
-
3张其成.生命的“二体三用”模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1):24-27. 被引量:24
-
4徐克学.试论生物数学的特点与展望[J].生物数学学报,1986,1(2):151-154.
-
5郭戊英.中医数字病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普及出版社,1998..
-
6董光壁.易图的数学结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
7R.A·尤里达.中国古代的物理学与自然观[J].美国物理学杂志,1975,43(2).
-
8王健吾.数字思维方法引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
9张君达.数学教育实验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
10金光亮.五脏内涵演变与新识[J].医学与哲学,1998,19(9):468-471.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101
-
1方格,任琦,王彬,周小文,李先涛.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脂代谢异常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5):427-431. 被引量:6
-
2邢玉瑞.正视问题,开放包容,继承创新——论中医学发展问题(三)[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6):671-675.
-
3张其成,刘理想,李海英.近十年来中医药文化发展回顾[J].中医药文化,2009,4(1):22-26. 被引量:64
-
4赵慧仁,刘公望.对中国中医现代化的肤浅看法[J].天津中医药,2004,21(4):346-347. 被引量:1
-
5张其成.“象”模型:易医会通的交点──兼论中医学的本质及其未来发展[J].周易研究,2002(2):71-80. 被引量:57
-
6瞿岳云,朱文锋.略论中医诊法的特色优势与不足[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1):17-21.
-
7李翠娟,烟建华.证本质研究的新思路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1):28-30. 被引量:10
-
8王振国.当代中医基础学科群架构形成的历史局限性——兼论中医文献研究在基础学科理论构建与规范中的地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1):3-6. 被引量:8
-
9金亚晶.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29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6):579-579. 被引量:3
-
10俞荣根,洪蕾.儒家文化与中医药学[J].中华文化论坛,2005(3):111-117.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15
-
1黄龙祥.中医现代化的瓶颈与前景 论中医理论能否以及如何有效进入实验室[J].科学文化评论,2004,1(3):5-20. 被引量:21
-
2宋剑南.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9):13-15. 被引量:6
-
3吕海婴,刘家强.整体论及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J].中医药学刊,2005,23(8):1453-1455. 被引量:2
-
4孙云霞.论中医基础理论在中医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J].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57-1857. 被引量:1
-
5王旭东.中医发展面临的文化问题及对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2):707-710. 被引量:6
-
6高先楼,宋立英.浅谈中医现代化的根结[J].光明中医,2009,24(8):1605-1606. 被引量:1
-
7陈功,白莉.近代中医危机不断之社会文化解读[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210-215. 被引量:1
-
8宾炜,林嬿钊,老膺荣,叶子怡,杨志敏.模型化方法研究中医理论现状的思考[J].中医药导报,2013,19(1):3-5. 被引量:1
-
9杨页君,潘毅,温丽君,王小平.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中的困惑[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6):9-10. 被引量:4
-
10吕爱平.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医杂志,2001,42(2):113-115.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6
-
1赵学敏."阴阳五行"学说体现的代谢规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89):256-257. 被引量:1
-
2池雷.从三维太极图诠释月经机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2):144-145. 被引量:1
-
3杨具洁,都广礼,陈少丽.基于物质、能量属性阐释中药药性理论[J].中成药,2021,43(5):1379-1381. 被引量:13
-
4程传浩.基于“五行-六气”理论的方剂图解探讨[J].中医学报,2022,37(1):59-63.
-
5赵学敏.中西医理论融合路径之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3):56-58. 被引量:1
-
6马腾飞,孙洪昊,毛萌,任小巧.藏医学“五元学说”与中医学“五行学说”的异同及其应用价值[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3,29(3):420-424. 被引量:1
-
1冯帆生.关于中药现代化的思考[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0,2(4):15-15.
-
2王秋菊.论《内经》阴阳学说对中医理论发展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205-206. 被引量:1
-
3庞立健,刘创,吕晓东.痰瘀相关与络病理论关系探微[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8):1574-1575. 被引量:8
-
4李懿轩,王滨,谭晓慧.对当代中医基础理论发展情况的思考[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37(S1):64-69. 被引量:2
-
5魏太家.谈中药炮制的作用及炮制品质量管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2):127-127. 被引量:1
-
6张盖.循证医学方法运用于《金匮要略》研究的探讨[J].中医研究,2012,25(3):4-6.
-
7温昊天,隋华,李琦,胡静.干细胞与中医理论关系的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4):1422-1424. 被引量:17
-
8刘立庄,张翠珍,孔繁林.益肾活钙治疗骨质疏松并存增生症360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7,3(4):64-65.
-
9刘雁云.中医证的本质[J].医学与哲学(A),2006,27(1):49-50. 被引量:2
-
10梁永林,纪彤,李芳.将现代科学理论引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J].甘肃中医,2003,16(1):4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