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技术要素按贡献分配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 ,技术要素的制度激励已成为技术创新及与经济增长形成互动循环的重要环节。与其他要素不同 ,技术要素按贡献分配更为复杂 ,有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技术要素内涵界定、基本属性及其按贡献分配依据等方面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重点分析了技术要素特性及其对收益分配的影响 ,并从理论上概括与归纳了技术要素按贡献分配的方式类型 。
作者
周振华
机构地区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42,共7页
Academic Monthly
关键词
技术要素
按贡献分配
内涵界定
属性
收益分配
多元分配组合方式
多次分配加总方式
非均匀分配累退方式
模糊分配纠错方式
分类原则
激励机制
市场经济
分类号
F014.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F014.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02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11
参考文献
6
1
舒尔茨.《报酬递增的源泉》[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丛松日.
劳动价值一元论还是生产要素价值多元论[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2(1):51-55.
被引量:11
3
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
4
平乔维奇.《产权经济学》[M].,..
5
Arrow, Kenneth J.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 of Learning by Doing Review of Economics Studies 1962, Vol 29, pp. 155--173.
6
Romer, Paul M.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 Vol 94, pp. 1002--1037.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威廉·配第.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货币略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42.
2
李嘉图.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1)[M].,.7.
3
维塞尔.自然价值.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选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461.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M].,.550-551.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211,212,217,293,211.
6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第三分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24.
7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版)[M].,.354,622,623,624-625,625,342.
共引文献
10
1
胡仪元.
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模式选择——生态学的视角[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5):45-50.
被引量:7
2
周振华.
结合新的实际考察商品价值创造过程及其构成变化[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5):42-50.
被引量:2
3
胡仪元.
西部经济发展的生态学模式构建[J]
.社会科学家,2005,20(4):78-80.
被引量:6
4
王明华.
劳动价值理论研究若干问题述评[J]
.经济师,2011(8):22-24.
5
李娟,惠李.
论外部性影响也是创造价值的源泉[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6-13.
6
郑兴碧.
关于劳动价值论的思考[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2):19-20.
7
卢文娟.
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J]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2,5(1):49-52.
8
周振华.
技术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实践探索评价及其完善措施[J]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3):5-12.
被引量:7
9
王梅清,宋雪姣.
论“价值创造源泉”问题上的“一元论”与“多元论”[J]
.社会科学动态,2020(3):22-29.
被引量:1
10
李奋.
论智力劳动力价值实现最大化[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4):80-84.
同被引文献
102
1
肖艳霞.
正确认识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J]
.社会主义研究,1999(4):21-24.
被引量:3
2
伍柏麟,李慧中,万解秋.
论技术商品及其价值与价格形成[J]
.财经研究,1986,12(6):10-14.
被引量:2
3
张俊芳,郭戎.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
.中国软科学,2010(S2):137-141.
被引量:42
4
谷书堂,柳欣.
新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与苏星同志商榷[J]
.中国社会科学,1993(6):83-94.
被引量:97
5
张利飞,曾德明,张运生.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治理及其实证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04,22(4):45-48.
被引量:15
6
黄丽萍.
劳动价值论和按技术要素分配[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7):72-74.
被引量:3
7
蔡跃洲.
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边界与统计测度[J]
.科学学研究,2015,33(1):37-44.
被引量:118
8
丁恒龙.
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路径探析[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4(5):26-29.
被引量:6
9
陈煜,李慧中.
技术要素价格形成的经济学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2004,16(10):53-60.
被引量:3
10
刘宇.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如何实现“技术要素参与分配”[J]
.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1(4):32-3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9
1
周燕子,彭必源.
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研究综述[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5):99-100.
被引量:4
2
陈方丽,胡祖光.
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研究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7):187-190.
被引量:5
3
汪红.
区域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2):183-184.
4
郭英远,张胜.
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的激励机制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7):146-154.
被引量:97
5
孙雨,丁浩.
长江经济带创新要素集聚水平分析[J]
.市场周刊,2018,0(12):78-80.
6
杨雪琳.
基于创新能力演进的企业R&D团队激励模型研究[J]
.中国商论,2019,0(1):225-229.
7
李松龄.
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制度选择[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21,37(3):14-24.
被引量:5
8
陈晨,牛莉莉,刘园,吴疆,程玉渊,孙善兴,胡艳芳.
提高烟草行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2):126-128.
被引量:1
9
李奋.
论智力劳动力价值实现最大化[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4):80-84.
二级引证文献
111
1
代云云,袁永明,袁媛,张红燕.
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研究——基于水产科研院所的案例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9):159-164.
被引量:4
2
刘强.
专利开放许可激励机制研究[J]
.北方法学,2023,17(2):78-88.
被引量:3
3
陈方丽,胡祖光.
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研究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7):187-190.
被引量:5
4
陈方丽.
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方式及组合研究[J]
.江苏商论,2007(5):111-113.
被引量:2
5
陈方丽,胡祖光.
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量化方案设计及实施研究[J]
.科研管理,2008,29(2):89-96.
被引量:5
6
欧阳新年.
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激励: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J]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4(3):24-29.
被引量:1
7
陈方丽,胡祖光.
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量化方案深化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8):34-37.
被引量:2
8
丁伟伟.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初探[J]
.中国外资,2013(8):189-190.
9
李强,暴丽艳.
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与科研人员激励——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J]
.科技管理研究,2019,39(2):233-240.
被引量:11
10
张玲玲,张利斌,赵明辉,张秋柳.
依托大科学装置产业化的人才需求和发展策略研究——以散裂中子源为例[J]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12):1118-1125.
被引量:4
1
杨.
国家明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重点[J]
.新型建筑材料,2006(1):70-71.
2
张雪莲.
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循环机制研究文献综述[J]
.经贸实践,2016(11X).
被引量:1
3
叶尔.,B,陈晨.
所有制和分配:尚未解决的问题[J]
.国外财经,1991(4):22-28.
4
李毅.
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问题研究[J]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3,15(3):55-58.
5
何莎莎,黄珂.
论教育与经济的互动循环:市场经济运行中两者的关系[J]
.商场现代化,2008(35):274-274.
6
重视宏观经济政策尚未解决的问题[J]
.领导科学,2009(22):19-19.
7
吴振坤.
经济增长方式类型及其转变的基本理论[J]
.刊授党校,1996,0(12):22-23.
8
陶冶.
配额制需打好“组合拳”[J]
.能源评论,2015,0(6):54-57.
9
林蓉.
以人为本哲学问题思考[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2(5):78-79.
10
吴一新.
从“品牌大市”向“品牌强市”转变[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8(4):36-37.
学术月刊
200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