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古建园林技术》
2003年第2期49-56,共8页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Gardens
同被引文献21
-
1张十庆.福建罗源陈太尉宫建筑[J].文物,1999(1):67-75. 被引量:6
-
2张十庆.略论山西地区角翘之做法及其特点[J].古建园林技术,1992(4):47-50. 被引量:3
-
3王其亨.歇山沿革试析——探骊折扎之一[J].古建园林技术,1991,0(1):29-32. 被引量:17
-
4张十庆.甪直保圣寺大殿复原探讨[J].文物,2005(11):75-87. 被引量:12
-
5李灿.《营造法式》中厦两头造出际制度释疑[J].古建园林技术,2006(2):16-19. 被引量:1
-
6孟超,刘妍.晋东南歇山建筑的梁架做法综述与统计分析——晋东南地区唐至金歇山建筑研究之一[J].古建园林技术,2008,10(2):3-9. 被引量:4
-
7朱向东,田悦.山西应县净土寺大雄宝殿营造技术特色分析[J].古建园林技术,2008,10(4):39-41. 被引量:3
-
8岳青,赵晓梅,徐怡涛.中国建筑翼角起翘形制源流考[J].中国历史文物,2009(1):71-79. 被引量:6
-
9李江,吴葱.歇山建筑结构做法分类与屋顶组合探析[J].建筑学报,2010(S1):106-108. 被引量:9
-
10程建军.南海神庙大殿复原研究(三)——南北古建筑木构架技术异同初论[J].古建园林技术,1989(4):41-4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5
-
1张毅捷,何洋,韩效.宋金以前歇山建筑技术研究综述[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7,32(5):9-13. 被引量:1
-
2马婕,韩奕晨,杨孟儒,王泊寒,杨涛,陈蔚.巴蜀元代建筑的地域性与时代性——以阆中五龙庙文昌阁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12):264-267. 被引量:2
-
3喻梦哲,惠盛健.《营造法式》转角构造新探[J].建筑史学刊,2022,3(1):22-35.
-
4余俊良,林哲.肇庆梅庵大雄宝殿歇山顶复原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2(8):186-188.
-
5张毅捷,汪玮翰,熊瑛.檼衬角栿研究[J].文物建筑,2018(1):41-53.
二级引证文献3
-
1刘茜,陈良旭,官小均,卿国威,尹婉秋.巴蜀元代建筑遗产的现状与保护--以阆中五龙庙文昌阁为例[J].城市建筑,2021,18(25):150-152. 被引量:1
-
2谢易兵,林雨颖,张毅捷.东亚8~13世纪木构歇山建筑技术流变研究前瞻[J].华中建筑,2021,39(12):6-9.
-
3杨文斌,占霞婷.武安地区阁式建筑的类型学研究[J].山西建筑,2023,49(5):19-21.
-
1何建中.何谓《营造法式》之“槽”[J].古建园林技术,2003,5(1):41-43. 被引量:3
-
2会议[J].建筑学报,2003(9):71-71.
-
3赵辰.“普利兹克奖”、伍重与《营造法式》[J].读书,2003(10):109-115. 被引量:12
-
4巨东.硬山式屋面建筑起源探讨[J].文博,2017(2):59-62. 被引量:2
-
5裘振宇.《营造法式》与未完成的悉尼歌剧院——尤恩·伍重的成与败[J].建筑学报,2015(10):18-25. 被引量:14
-
6马炳坚.铺作·出跳·枓科及其它——《营造法式》学习扎记[J].古建园林技术,2000,5(2):15-18. 被引量:1
-
7张十庆.《营造法式》变造用材制度探析(Ⅱ)[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21(3):1-7. 被引量:3
-
8蔺恒.玉泉讲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J].浙江建筑,2007,24(11):7-9.
-
9潘翔.中国传统装饰在室内空间的应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3):211-211.
-
10李海娜,翁薇.古建筑木结构单铺作静力分析[J].陕西建筑,2008(2):10-1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