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泗州戏源流及艺术表现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泗州戏又名"拉魂腔",是流传于淮河两岸及苏北、鲁南等广大区域,为群众所喜爱的,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优秀地方戏,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称为安徽四大剧种。
作者
蒋宗霞
机构地区
宿州学院中文系
出处
《戏曲研究》
2006年第2期248-260,共13页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关键词
淮河两岸
民歌小调
板腔体
寒桥
王小赶脚
劳动号子
井台会
同台演出
上下场
梆剧
分类号
J809.2 [艺术—戏剧戏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8
1
胡亮.
京杭大运河文化变迁与昆笛的发展流变[J]
.民族艺术,2021(2):103-117.
被引量:17
2
杨匡民.
民歌旋律地方色彩的形成及色彩区的划分[J]
.中国音乐学,1987(1):105-117.
被引量:63
3
张友鹤.
浅谈泗州戏音乐唱腔特点[J]
.安徽新戏,2001(5):72-73.
被引量:8
4
王永波.
运河文化的运动规律及其启示[J]
.东南文化,2002(3):64-69.
被引量:34
5
杨智.
写实还是写意?——对当代戏曲美学意蕴的几点思考[J]
.戏剧文学,2008(7):26-30.
被引量:2
6
张峻峰.
戏曲伴奏与泗州戏主弦[J]
.戏文,2005(5):71-71.
被引量:2
7
李爱真,刘振.
柳琴戏音乐源流与发展研究[J]
.中国音乐,2006(4):94-96.
被引量:3
8
姚骏.
浅谈舞台美术对现代戏曲表演创新的促进作用[J]
.剧影月报,2007(2):106-106.
被引量:2
9
王艺玲.
五音戏源流新探[J]
.管子学刊,2009(4):84-88.
被引量:5
10
王安潮.
基于“活态”理念下安徽泗州戏的保护与开发研究[J]
.艺术百家,2010,26(6):146-15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7
1
刘艳敏.
泗州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43(2):64-68.
被引量:4
2
梁瑞.
泗州戏唱腔的形成与发展过程[J]
.新课程学习(下),2010(3):40-41.
3
蒋宗霞,李荣.
论泗州戏产生的地域环境和语言特色[J]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6):49-51.
被引量:3
4
戴岚岚,张素枝.
泗州戏传统音乐唱腔艺术魅力浅析[J]
.滁州学院学报,2012,14(3):52-54.
被引量:12
5
王珊.
腔韵之美 丝弦相和——泗州戏《拙大姐》二胡伴奏分析[J]
.音乐时空,2014(15):49-50.
6
薛雷.
影响拉魂腔音乐流变的主要因素[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6(4):69-73.
7
胡功胜.
大运河文化视域中的皖北戏曲[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4):46-50.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戴岚岚.
大型泗州戏唱段《秋月煌煌》之创作解析[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1):220-222.
被引量:2
2
戴岚岚.
泗州戏音乐唱腔发展与传承的思考——以《秋月煌煌》为例[J]
.池州学院学报,2013,27(2):121-123.
被引量:8
3
丁晓娜,余敏辉,高珍.
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讨——以皖北泗州戏为例[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3):1-4.
被引量:11
4
吴宝荣.
泗州戏唱腔艺术特点初探[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7(9):179-179.
被引量:2
5
李小舒,王善虎.
皖北民俗文化视域下的泗州戏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9-23.
被引量:1
6
孙勇.
试析泗州戏音乐改革与发展[J]
.戏剧之家,2017(11):37-37.
7
代兵.
泗州戏《鞭打芦花》扮演闵子骞的心得体会[J]
.戏剧之家,2017(14):43-43.
8
李芳芳.
浅析如何提升泗州戏表演效果[J]
.戏剧之家,2019,0(29):33-33.
9
李芳芳.
我国地方剧种泗州戏艺术风格探析[J]
.戏剧之家,2019,0(33):31-31.
被引量:2
10
戴岚岚.
泗州戏《鞭打芦花》之唱腔解析[J]
.池州学院学报,2020,34(2):123-127.
1
王永兰.
浅谈梆剧舞台人物的塑造[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7):88-89.
2
邱福青.
梆剧“打击乐”的作用与运用[J]
.戏剧丛刊,2005(2):68-68.
3
韩全红.
宛梆下乡记[J]
.旅游,2005(8):38-51.
被引量:1
4
吴丽.
我演《刎经堂》中王玉莲的体会[J]
.文化时空,2003,0(11):90-90.
5
戴婷婷.
兔年侃兔戏[J]
.晚霞(上半月),2011(2):40-40.
6
蒋子龙.
小戏并不好演——梆剧《拾花布》获奖后的体会[J]
.文化时空,2003,0(11):22-22.
7
吴广川.
总觉得和你亲(外二首)[J]
.词刊,2011(2):4-4.
8
韩素玲.
丁铭焱──“天生的老旦”?[J]
.文化艺术研究,1994(4):33-34.
9
张玉华.
痴情梦——记永清县评剧团演员陈明秋[J]
.中国戏剧,1993,0(1):50-51.
10
魏天葆.
铜器调是越调剧种的另一支声腔[J]
.中国音乐,1992(4):69-70.
被引量:1
戏曲研究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