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四川财政》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16,共3页
Sichuan Public Finance
参考文献1
-
1HarveySRosen.《财政学》[M].,.第458页.
同被引文献7
-
1殷德生.最优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2004,27(11):62-71. 被引量:100
-
2黄中文.中国财政分权体制的问题和原因探析[J].学术论坛,2005,28(12):98-102. 被引量:5
-
3[3]平新乔,白洁.中国财政分权与地方公共品供给[Z].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2005.
-
4姚洋,杨雷.制度供给失衡和中国财政分权的后果[J].战略与管理,2003(3):27-33. 被引量:155
-
5王玮.我国的财政分权改革:现状分析与战略选择[J].人文杂志,2003(6):55-61. 被引量:6
-
6李齐云.西方财政分权理论及启示[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74-79. 被引量:4
-
7阎坤,陈昌盛.中国财政分权的实践与评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3(5):39-46. 被引量:9
-
1倪红日.辩证分析税收的高速增长[J].决策咨询(安徽),2002(2):16-17.
-
2李保民,时建龙.社会保障与国家财政内在关系的辩证分析[J].财政研究资料,1993(33):17-23.
-
3赵春雷,李宝庭.岁尾股市:多空格局辩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3(23):37-37.
-
4苑改霞.辩证地看待中资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J].生产力研究,2002(6):207-209.
-
5苏斐.金融创新对金融危机影响的研究[J].财讯,2016(16):54-55.
-
6赵春鹏.关于小企业首贷不良率管理指标的一点思考[J].时代金融,2015(2X).
-
7李九领.对我国“保八”政策效果的理性思考[J].当代经济,2010,27(15):67-69.
-
8高洪谦,吕正刚,庄庆,邓连坤.两次利率调整的利弊分析及对策设想[J].上海金融,1989(12):11-13.
-
9吕卓瑞.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开放[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1999,12(3):3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