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54,共9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298
-
1孙晓天.追求三维目标的成功融合[J].人民教育,2004(5). 被引量:12
-
2宋锦华,王玉林.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对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价值品质的认识[J].大连干部学刊,2004,20(1):7-9. 被引量:2
-
3《百姓》编辑部.读书是为了什么[J].百姓,2001(5):1-1. 被引量:1
-
4成建兵.如何培养青年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4):53-54. 被引量:5
-
5徐玉谦.社会价值多元化与学校德育教育[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6,13(3):31-32. 被引量:3
-
6何维玲.诚信原则的道德与法律意义[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S2):69-70. 被引量:3
-
7杨宜音.社会心理领域的价值观研究述要[J].中国社会科学,1998(2):82-93. 被引量:211
-
8卡明斯,钟启泉.从课程看道德及宗教教育——价值教育的国际比较(之一)[J].全球教育展望,1997,27(2):5-12. 被引量:6
-
9李丹.儿童角色采择能力与利他行为发展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0(2):8-10. 被引量:14
-
10郭戈.再论大学生的科学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8(3):95-9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38
-
1阎增武.小康社会:价值理性的传承与建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7):53-56. 被引量:1
-
2李胜男,岑国桢.10-16岁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7(4):29-34. 被引量:2
-
3王葎.作为哲学问题域的价值观教育[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20-23. 被引量:2
-
4王炜.整合:80年代以来道德教育一大走向[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6(4):78-80. 被引量:1
-
5陶琳.理工科物理教育再思考[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13-114.
-
6黄东桂,刘玲.论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3):122-124. 被引量:15
-
7曹能秀.关于幼儿德育的若干理论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6(9):19-21. 被引量:34
-
8郑航.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特征、目标与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6(11):32-35. 被引量:11
-
9彭纪春.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及其方法的重要性[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2):105-109. 被引量:3
-
10莫妮卡.J.泰勒,田毅松.世界道德公民的养成——基于学术研究、学校实践和日常生活三个维度的考察[J].教育科学研究,2007(6):5-13.
二级引证文献361
-
1李旭,窦丹,黄圆圆.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胜任力研究[J].运动精品,2021,40(5):20-21.
-
2葛娇娇,许晨晨.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健美操模块教学设计思路[J].体育视野,2022(19):49-52. 被引量:2
-
3田书琴.概念教学:经营数学学科活动的“必修功”[J].试题与研究,2021(4):174-175.
-
4雷慧清,陶荣.指向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策略之四重维度——以《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课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22(2):152-160. 被引量:2
-
5黄雪艳.幼儿家庭道德教育的影响因素及改进建议[J].甘肃教育研究,2021(8):92-96. 被引量:2
-
6陈齐荣,邹雯.深度教学研究综述的启示[J].教育观察,2020(47):31-33. 被引量:3
-
7王婷.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设计——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为例[J].教育观察,2020(43):113-115. 被引量:4
-
8周辉.新时代下班级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作用探讨[J].教育观察,2019(28):36-38. 被引量:1
-
9谢志友.基于深度教学理念的初中数学课堂构建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2):70-73. 被引量:5
-
10刘路,魏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深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1):92-96. 被引量:2
-
1唐晓林.塑造学校文化是校长的重要任务[J].江西教育(管理版)(A),1990(4):14-15. 被引量:4
-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学校文化”的 重塑[J].上海教育,2001(14):20-21. 被引量:13
-
3原绿色.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文化[J].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13(5):10-11.
-
4谭英海.略论班级文化及其对学生发展的作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3(10):6-7. 被引量:27
-
5袁小明.论学校文化及其建议[J].中国基础教育(内刊),2004(6):9-11.
-
6薛晓娟.试论新形势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19(3):81-82. 被引量:7
-
7许榕.传承·发展·创新[J].上海教育,2002(23):24-24.
-
8苏鸿.论学校文化的重建[J].教育科学论坛,2003(2):4-6.
-
9李生强.中学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的相互影响[J].课外语文(下),2017,0(5):196-196. 被引量:2
-
10丁立新.学校管理的“七个一”工程[J].中小学管理,2006(S1):1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