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东北秧歌的渊源及其演变
被引量:13
Research o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Northeast Yangko
参考文献1
-
1[1]李瑞林,战肃容.东北秧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同被引文献50
-
1许凤英.论秧歌的文化性质及其功能[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21(4):91-93. 被引量:7
-
2顾乃忠.文化与文化形态学──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之一[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1):34-37. 被引量:30
-
3赵文林.从中国人口史看人口压力流动律[J].人口与经济,1985(1):38-43. 被引量:9
-
4王启忠.关东文化生态历史基因的剖析[J].学习与探索,1993(3):122-129. 被引量:3
-
5马毅,胡凡.论关东文化[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9(2):36-45. 被引量:10
-
6平原.东北秧歌与东北地域文化的内在关联[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9(2):48-49. 被引量:6
-
7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探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2):36-41. 被引量:15
-
8王桂欣,赵溢洋.东北秧歌的沿革和社会控制管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3):119-120. 被引量:12
-
9栾桂芝.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特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1476-1477. 被引量:17
-
10耕牛.舞蹈编导艺术气质与文化心理[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1(2):50-5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13
-
1于佳.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东北秧歌[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07(4):10-11. 被引量:4
-
2简波,齐莹.东北大秧歌的文化底蕴及其价值开发[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29(3):34-36. 被引量:7
-
3冯瑞.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及其发展分析[J].科技信息,2010(16):252-252. 被引量:8
-
4赵培禹,毕宏丹,董宇.东北秧歌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127-129. 被引量:8
-
5李达伟,齐莹,简波.文化形态学视野下的东北秧歌文化特征[J].辽宁体育科技,2011,33(1):35-37. 被引量:3
-
6任建华,敖祖辉.东北秧歌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运动,2011(5):148-149. 被引量:7
-
7房美希.谈东北秧歌中的辽宁高跷秧歌[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9):194-194. 被引量:2
-
8赵蕾.东北秧歌的艺术特征探析[J].大舞台,2011(11):176-177. 被引量:2
-
9毛毅刚,矫祯玉.东北秧歌的发展与传承方向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1):80-80. 被引量:3
-
10程铃.浅析东北秧歌中眼神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3(21):118-11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9
-
1平原.东北秧歌与东北地域文化的内在关联[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9(2):48-49. 被引量:6
-
2赵培禹,毕宏丹,董宇.东北秧歌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127-129. 被引量:8
-
3吕慧敏.广场海乐子:当代二人转的广场传承[J].戏剧文学,2011(2):77-82.
-
4董宇,赵培禹,石晶,孙毅红,李尚滨.黑龙江省东北秧歌健身群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2):136-139. 被引量:3
-
5任建华,敖祖辉.东北秧歌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运动,2011(5):148-149. 被引量:7
-
6毛毅刚,矫祯玉.东北秧歌的发展与传承方向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1):80-80. 被引量:3
-
7薛莲莉.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及发展变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1):122-125. 被引量:16
-
8任建华,敖祖辉,赵德龙.黑龙江流域赫哲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及流变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3):42-44. 被引量:2
-
9任建华,敖祖辉,赵德龙,贺春林.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及嬗变[J].军事体育学报,2013,32(3):117-119. 被引量:2
-
10肖振宇,邸丽.一种古老艺术的前世今生——论东北大秧歌的“功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1(6):20-22. 被引量:1
-
1冯双白.平民的欢乐——从北京地区民俗舞蹈的发展看舞蹈在现今社会中的价值[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3):21-27. 被引量:5
-
2汤其林.浅谈高师东北秧歌的教学[J].歌海,2009(2):92-93.
-
3王海峰.海城高跷秧歌浅议[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6):167-168. 被引量:3
-
4房美希.谈东北秧歌中的辽宁高跷秧歌[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9):194-194. 被引量:2
-
5毕文馨.浅谈“辽南高跷秧歌”的特征[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5,0(4):136-136.
-
6邬诺娃.民间艺术瑰宝——海城高跷秧歌[J].芒种,2012(20):255-256. 被引量:1
-
7马月.上口子高跷秧歌队,让专家评委都敬佩[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7):179-179.
-
8李欣.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东北大秧歌[J].大家,2011(3):60-60. 被引量:1
-
9陈丽.定襄高跷秧歌田野调查[J].黄河之声,2014(20):46-48. 被引量:2
-
10金素莉,李日辉.中国最古老的高跷[J].新课程学习,2010(12):175-175.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