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茶黄素形成机理及其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茶黄素、茶红素是红茶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两类主要色素物质,其中茶黄素主要指由茶多酚、儿茶素类及其衍生物氧化缩合而来的且溶于乙酸乙酯呈橙黄色的物质;茶黄素经酶促氧化或非酶促氧化易进一步形成茶红素。在红茶成品茶中,茶黄素的含量不到0.3%。
作者
李觅路
机构地区
湖南农业大学后勤服务集团
出处
《茶叶通讯》
2003年第2期38-41,共4页
Journal of Tea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茶黄素
形成机理
开发应用
影响因子
酶
品种类型
浓度
药用功能
红茶
发酵过程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TS272.5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1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14
同被引文献
10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58
参考文献
10
1
夏涛,高丽萍.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体系优化模型[J]
.茶叶科学,1999,19(1):55-60.
被引量:22
2
高从阶.
膜技术与相关海洋产业[J]
.海洋通报,1997,16(4):44-51.
被引量:8
3
刘仲华,黄建安,施兆鹏.
黑茶初制中主要酶类的变化[J]
.茶叶科学,1991,11(S1):17-22.
被引量:50
4
夏涛.
红茶色素形成机理的研究[J]
.茶叶科学,1999,19(2):139-144.
被引量:23
5
萧伟祥,李纯,萧慧.
红茶色素的形成与降解作用的初步研究[J]
.茶叶科学,1992,12(1):49-54.
被引量:18
6
萧伟祥,宛晓春,胡耀武,钟瑾,萧慧.
茶儿茶素体外氧化产物分析[J]
.茶叶科学,1999,19(2):145-149.
被引量:41
7
江和源,程启坤,杜琪珍.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茶黄素[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0,12(4):30-35.
被引量:33
8
夏涛,童启庆,萧伟祥.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体系工艺放大指标的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1):45-47.
被引量:11
9
萧伟祥,钟瑾,胡耀武,萧慧.
双液相系统酶化学技术制取茶色素[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1,13(5):49-52.
被引量:21
10
杜琪珍,江和源.
茶色素的药理及其应用[J]
.中国茶叶,1997,19(5):36-37.
被引量:44
二级参考文献
51
1
萧伟祥,李纯,萧慧.
红茶色素的形成与降解作用的初步研究[J]
.茶叶科学,1992,12(1):49-54.
被引量:18
2
温琼英,刘素纯.
黑茶渥堆(堆积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的变化[J]
.茶叶科学,1991,11(S1):10-16.
被引量:67
3
范代娣,俞俊棠,魏东芝.
摇瓶的体积氧传递系数和氧通透率的测定[J]
.生物工程学报,1994,10(2):114-117.
被引量:12
4
杜琪珍,李名君,程启坤.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茶叶中的儿茶素[J]
.中国茶叶,1996,18(2):20-21.
被引量:27
5
钟萝.茶叶品质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76-477.
6
陈椽.制茶学(第2版)[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7
谭兴杰 李月标.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的部分纯化及性质[J].植物生理学报,1984,10(4):339-345.
8
萧伟祥.制茶发酵的生化机制[J].茶叶科学,1987,(2):1-6.
9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应用数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10
陈椽.制茶学(第二版)[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共引文献
214
1
李辉.
红茶发酵技术研究进展[J]
.蚕桑茶叶通讯,2001(2):21-23.
被引量:33
2
王小萍,齐桂年,尹旭敏,刘巧林.
生物技术在茶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现代农业科技,2007(6):48-49.
被引量:1
3
刘开华,李耕,邬全喜.
现代生物技术在软饮料品质改良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饮料工业,2004,7(3):6-9.
被引量:2
4
黄双凤,方寒寒,朱旗.
微生物与黑毛茶品质形成关系的研究现状[J]
.福建茶叶,2009,32(2):10-11.
被引量:3
5
陈栋,李晶晶,方祥,黄国资,乔小燕,吴华玲,赖兆祥.
广东陈香茶后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种群和酶类活性变化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10,30(6):429-434.
被引量:9
6
朱广鑫,周红杰,赵明.
普洱茶发酵技术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5):76-81.
被引量:13
7
王增盛,施兆鹏,刘仲华,黄建安,温琼英,朱尚同.
论黑茶品质及风味形成机理[J]
.茶叶科学,1991,11(S1):1-9.
被引量:50
8
王增盛,张莹,童小麟,刘仲华.
黑茶初制中茶多酚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J]
.茶叶科学,1991,11(S1):23-28.
被引量:31
9
刘仲华,王增盛,黄建安,施兆鹏.
黑茶初制中主要色素物质的变化与色泽品质的形成[J]
.茶叶科学,1991,11(S1):34-41.
被引量:28
10
王华夫,李名君,施兆鹏,王增盛,刘仲华.
黑毛茶香气组分的研究[J]
.茶叶科学,1991,11(S1):42-47.
被引量:21
同被引文献
109
1
阿有梅,吕双喜,贾陆,潘成学,张红岭.
从茶叶中同时提取茶多酚和咖啡因工艺探讨[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36(1):80-82.
被引量:14
2
方世辉,王先锋,汪惜生.
不同发酵温度和程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加工,2004(2):19-21.
被引量:88
3
袁弟顺,林丽明,金心怡,孙云.
冰冻对工夫红茶发酵及水浸出物泡出速率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5):437-439.
被引量:22
4
陈睿.
茶叶功能性成分的化学组成及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1031-1033.
被引量:78
5
李大祥,宛晓春,夏涛.
茶色素的制备和化学成分分析[J]
.卫生研究,2004,33(6):698-700.
被引量:16
6
黄建琴,王文杰,丁勇,袁自春,王烨军,胡善国,叶靖.
冷冻萎凋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2005,27(2):18-19.
被引量:41
7
王华夫,陈瑞锋,徐向群.
茶叶高活性天然抗氧化剂的制备工艺[J]
.茶叶科学,1995,15(1):49-55.
被引量:13
8
严明潮,陈跃生.
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与应用[J]
.浙江化工,1995,26(4):24-25.
被引量:3
9
汪东风,谢晓凤,王世林,郑俊,严俊,严鸿德,王泽农.
茶多糖的组分及理化性质[J]
.茶叶科学,1996,16(1):1-8.
被引量:113
10
李布青,张慧玲,舒庆龄,张部昌,葛盛芳.
中低档绿茶中茶多糖的提取及降血糖作用[J]
.茶叶科学,1996,16(1):67-72.
被引量:95
引证文献
5
1
王瑞芳,蓝伟光,张世文,仇农学.
茶叶中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进展[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05,1(3):64-69.
被引量:48
2
王晓娟,吴海强,李静,刘志刚.
笔架茶色素的提取、鉴定及稳定性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10):39-42.
被引量:1
3
梁慧玲,涂云飞,王静,赵玉香,祖帅,杨秀芳.
红茶香气与汤色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茶叶加工,2013(4):34-36.
4
凌甜,刘仲华.
儿茶素酶促制备茶黄素的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2014,41(2):3-5.
被引量:3
5
宫连瑾,薄佳慧,杜哲儒,杨益欢,肖力争.
提高中小叶种红茶茶黄素含量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2020,47(3):375-38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58
1
梁慧玲,梁月荣,陆建良,叶俭慧,唐德松.
杉树木质纤维素对酯型儿茶素类选择性吸附的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6,32(6):665-670.
被引量:11
2
付蕾,陈立贵,袁新强,王忠.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730-3731.
被引量:14
3
宿迷菊,毛志方,李强.
茶叶的开发利用研究现状[J]
.中国茶叶加工,2008(3):21-25.
被引量:5
4
萧力争,苏晓倩,李勤,刘仲华,张大明,罗海辉.
紫芽品种茶树春梢芽叶生化成分分析[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8(1):30-33.
被引量:27
5
王瑞芳,陈发河,吴光斌,张凌晶,田标.
吸附树脂法分离儿茶素EGCG和咖啡因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9,30(7):40-42.
被引量:4
6
张杨,薛晓霆.
酸茶品质分析与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2):133-136.
被引量:8
7
王瑞芳,陈发河,吴光斌,张凌晶.
超滤法提纯茶多酚的研究[J]
.膜科学与技术,2009,29(4):112-115.
被引量:4
8
屠冰心,庞林江,王允祥,高前欣.
超临界脱除茶叶咖啡因的优化工艺[J]
.农机化研究,2009,31(9):166-168.
被引量:5
9
任廷远,安玉红,王华.
绿茶功能性成分提取及保健作用的研究现状[J]
.食品与发酵科技,2009,45(5):15-18.
被引量:18
10
王瑞芳,陈发河,吴光斌,翁凌,张凌晶,田标.
茶多酚树脂吸附层析法脱咖啡因的性能研究[J]
.食品科学,2009,30(20):122-125.
被引量:4
1
刘倩倩,王康才,罗春红,邹立思.
不同品种类型菘蓝根中表告依春累积规律研究[J]
.中药材,2013,36(2):199-201.
被引量:4
2
陈思淦.
咏百花良方[J]
.中国花卉园艺,2003(5):46-46.
3
谢贤明,张军,韦卡娅.
不同品种类型川党参组织显微比较[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8):244-244.
4
汪穗福,苏惠虹.
2003年中药注射剂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研究[J]
.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北京),2004,6(10):105-107.
5
谢贤明,李娟,韦卡娅.
不同变异类型白花前胡同工酶分析[J]
.中国现代中药,2009,11(1):7-8.
被引量:4
6
臧梓因.
中药材品质变异问题探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S1):34-35.
7
王日为,张丽霞,高吉刚.
茶叶中花青素类物质研究展望[J]
.茶叶科学技术,2002(4):4-8.
被引量:72
8
郭敏,陈卫平,徐迎春,程家高,张桂花.
丹皮中微量元素对药材质量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9):1083-1085.
被引量:16
9
叶洪生.
南阳市杜仲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J]
.绿色科技,2014,16(8):51-53.
10
成明超,李丹霞,王康才,李淑艳,郭庆海,陈志祥.
5个药用菊花品种类型主要化学成分的动态累积[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213-215.
被引量:4
茶叶通讯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