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金融》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2-43,共2页
China Finance
同被引文献24
-
1曹钢.国有资产市场化营运及其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当代经济科学,2003,25(5):7-12. 被引量:12
-
2郭国荣,黄江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设计和政策走向[J].宏观经济研究,2004(7):34-37. 被引量:4
-
3胡云鹏,殷坤.“三层模式”:一种理想的国资管理体制新构架[J].市场论坛,2004(5):40-41. 被引量:2
-
4廖发达.大型保险公司拓展资产管理业务的策略探讨[J].上海保险,2004(12):43-46. 被引量:3
-
5李思维,王修华,刘红娜.论金融国资委成立的经济学效用和机构模式设计[J].上海金融,2005(2):20-23. 被引量:9
-
6喻桂华.中国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模式刍议[J].南方金融,2005(1):19-22. 被引量:7
-
7胡海岩.中央汇金公司金融版图揭秘[J].中国企业家,2005(13):83-85. 被引量:4
-
8王成辉,江生忠.我国保险业竞争力诊断指标体系及其应用[J].南开经济研究,2006(5):116-131. 被引量:19
-
9李庭辉,许涤龙.保险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统计教育,2007(4):13-15. 被引量:2
-
10鄂庭.我国保险资产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N].中国保险报,2010.6.21-6.
引证文献6
-
1李艳宁,李思维.论我国国有金融资产的管理和经营模式的选择[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26(2):36-40. 被引量:2
-
2张涛,董煜.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05,18(7):76-77. 被引量:1
-
3钟晓鸣.国有资产信息化监管平台的构建[J].商业时代,2006(35):46-48. 被引量:4
-
4袁艳红.我国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2):82-86. 被引量:2
-
5文小才.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模式选择与设计[J].改革与战略,2010,26(3):76-79. 被引量:5
-
6姚梦雨,蒋涛.我国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5,25(1):9-12.
二级引证文献14
-
1李思维,蔡四平,王修华,刘红娜.我国新型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2):46-49. 被引量:3
-
2向静松.论国有资产经营权转让主体双方利益的平衡与协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1):51-54.
-
3陆葱葱,娄青.强化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运营监管的几点构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6):177-180. 被引量:3
-
4沈炳熙.关于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模式的若干思考[J].金融纵横,2010(7):8-11. 被引量:2
-
5谢毅.金融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问题分析[J].国有资产管理,2011(12):65-68.
-
6隋慧,旷晶.金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与完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28(1):58-61.
-
7王占香.浅谈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J].现代商业,2012(32):87-88.
-
8王恕.解析银行不良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管理[J].金融经济(下半月),2013(2):53-55. 被引量:8
-
9李纱纱,徐海平.浅析水利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J].商情,2013(20):200-200.
-
10李振标,郑传芳.财政农业投入监管模式优化设计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18-24. 被引量:2
-
1郭明奇,付志刚,邢兰荣,周天珏,陈曦.天津滨海新区金融租赁创新研究[J].华北金融,2010(3):15-19. 被引量:1
-
2陈观明.证券公司创新发展与风险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3,0(2X):62-62. 被引量:1
-
3胡小平.风险投资与上市公司业务创新[J].浙江学刊,2000(5):101-103. 被引量:1
-
4贾明志.指数基金引领创新大潮[J].证券导刊,2013(1):32-32.
-
5周骥.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的思考[J].商,2014,0(26):160-160. 被引量:1
-
6戴锦平.金融控股公司创新[J].资本市场,2003(12):32-33.
-
7李连恒,杨毅.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创新发展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16):35-37.
-
8余欣.抓住契机 证券公司创新图存[J].中国金融家,2005(6):60-62. 被引量:1
-
9北京银行推出增值贷[J].中国信用卡,2016,0(11):92-93.
-
10阿诺德.梅伊.新兴市场公司创新面对的困难和对策[J].中国发展观察,2007(4):4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