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文化现代化刍议
被引量:
7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用唯物史观评析西方“文明冲突论”和“东亚模式消失论”的基础上 ,探讨了现代化对重塑中华新文化的诉求。其中 ,重点讨论了现代化、传统与稳定的关系 ,儒家文化与现代化的整合 ,文化纳新的路径 ;主张通过东西方文化积极融汇之路 ,建立起“尊重个性的乐群文化 ,独立自主的开放文化 ,继承传统的创新文化”
作者
夏振坤
机构地区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2003年第3期41-48,共8页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现代化
传统
融汇
儒家文化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9
1
蒋显福.
对“武当文化”研究的价值认识(续)[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4(2):1-4.
被引量:3
2
张丽璇.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理性思考[J]
.黑龙江史志,2009(4X):87-88.
被引量:3
3
唐龙.
夏振坤的中国现代化理论研究述评[J]
.江汉论坛,2007(6):30-34.
被引量:2
4
贾晞儒.
高原小康社会建设必须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5):140-145.
被引量:1
5
王志刚.
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论探析[J]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7(1):68-72.
被引量:6
6
胡化.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J]
.博览群书,1998(4):29-29.
被引量:3
7
郝华芳.
论迁徙自由在我国实现的现实基础[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8(1):110-111.
被引量:1
8
夏振坤,唐龙.
论传统文化与中国的现代化[J]
.中华文化论坛,2005(2):100-105.
被引量:12
9
高源.
传统的变异性、持续性与现代化[J]
.青海民族研究,2005,16(2):113-116.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熊黎明.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J]
.云南社会科学,2001(S1):63-66.
被引量:12
2
刘成有.
走向21世纪的中国传统文化[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89-94.
被引量:1
3
叶南客.
论现代人格的转型动力与转型机制[J]
.社会学研究,1995(2):91-99.
被引量:9
4
夏振坤.
再论经济发展中的文化问题[J]
.江汉论坛,1996(1):3-7.
被引量:3
5
夏振坤.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文化取向问题[J]
.理论月刊,1995(6):13-15.
被引量:2
6
汤一介.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中华文化定位[J]
.中国文化研究,2000(4):3-3.
被引量:26
7
夏振坤,唐龙.
论权威主义与中国的现代化[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1):127-131.
被引量:7
8
胡长贵.
先进文化:大学文化建设的生存境界[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9):37-39.
被引量:2
9
衣俊卿.
论哲学视野中的文化模式[J]
.北方论丛,2001(1):4-10.
被引量:34
10
夏振坤.
现代化与价值观[J]
.江汉论坛,2005(3):5-11.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25
1
桑东辉.
传统文化对法治的桎梏和滋养[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27-30.
2
曹富雄.
和谐社会视野下传统文化的功能解读[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28(1):67-70.
被引量:1
3
刘洁章,刘梁波.
文化视角下的“法自然”非“自然法”[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5(3):56-59.
被引量:1
4
李宏.
论文化因素对中国传统民法的影响[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2(6):182-188.
被引量:1
5
蒙爱军,黄易安.
罗宾斯与波拉尼的之间的张力——经济意义的两种不同理解[J]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9):1-4.
被引量:1
6
赵飞,李会.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3(1):55-57.
被引量:1
7
李豪.
浅析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J]
.北方文学(下),2011(10):164-166.
8
夏杰平.
误读与勘误:对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的解读[J]
.四川戏剧,2011(6):67-69.
9
励东升,朱小敏.
传统渔文化资源的现代化转型——中国开渔节对传统渔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研究[J]
.海洋经济,2012,2(6):20-25.
被引量:8
10
牟晓明.
“无为而治”思想的现代意蕴[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13):8-1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8
1
熊黎明.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J]
.云南社会科学,2001(S1):63-66.
被引量:12
2
刘成有.
走向21世纪的中国传统文化[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89-94.
被引量:1
3
叶南客.
论现代人格的转型动力与转型机制[J]
.社会学研究,1995(2):91-99.
被引量:9
4
夏振坤.
再论经济发展中的文化问题[J]
.江汉论坛,1996(1):3-7.
被引量:3
5
夏振坤.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文化取向问题[J]
.理论月刊,1995(6):13-15.
被引量:2
6
汤一介.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中华文化定位[J]
.中国文化研究,2000(4):3-3.
被引量:26
7
夏振坤,唐龙.
论权威主义与中国的现代化[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1):127-131.
被引量:7
8
胡长贵.
先进文化:大学文化建设的生存境界[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9):37-39.
被引量:2
9
衣俊卿.
论哲学视野中的文化模式[J]
.北方论丛,2001(1):4-10.
被引量:34
10
夏振坤.
现代化与价值观[J]
.江汉论坛,2005(3):5-1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7
1
郝华芳.
论迁徙自由在我国实现的现实基础[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8(1):110-111.
被引量:1
2
夏振坤,唐龙.
论传统文化与中国的现代化[J]
.中华文化论坛,2005(2):100-105.
被引量:12
3
高源.
传统的变异性、持续性与现代化[J]
.青海民族研究,2005,16(2):113-116.
被引量:3
4
贾晞儒.
高原小康社会建设必须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5):140-145.
被引量:1
5
唐龙.
夏振坤的中国现代化理论研究述评[J]
.江汉论坛,2007(6):30-34.
被引量:2
6
张丽璇.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理性思考[J]
.黑龙江史志,2009(4X):87-88.
被引量:3
7
蒋显福.
对“武当文化”研究的价值认识(续)[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4(2):1-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桑东辉.
传统文化对法治的桎梏和滋养[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27-30.
2
曹富雄.
和谐社会视野下传统文化的功能解读[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28(1):67-70.
被引量:1
3
李豪.
浅析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J]
.北方文学(下),2011(10):164-166.
4
励东升,朱小敏.
传统渔文化资源的现代化转型——中国开渔节对传统渔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研究[J]
.海洋经济,2012,2(6):20-25.
被引量:8
5
牟晓明.
“无为而治”思想的现代意蕴[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13):8-10.
被引量:1
6
陶小军.
论传统文化对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的作用[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5):19-23.
被引量:7
7
杨红柳.
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农民现代化的影响——基于文化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关系视角[J]
.前沿,2015(12):63-66.
被引量:1
8
张继明.
高等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慕课的批判性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16,37(3):66-71.
被引量:21
9
吉差小明,马占林.
试论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J]
.北方文学(下),2015,0(12):134-136.
10
刘春腊,徐美,刘沛林.
湘西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及资源个性化开发[J]
.经济地理,2016,36(11):177-183.
被引量:5
1
刘荣增.
苏、锡、常城市群的文化优势[J]
.中原市场大观,2003(10):34-35.
2
邓启龙.
论岭南开放文化的形态[J]
.广东民俗,2000(2):4-6.
3
魏晓波.
论“东亚模式”中的文化因素对我国文化现代化的借鉴[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1):218-218.
4
唐艳凤.
善于“纳新”的俄国——《18—20世纪初欧洲新事物在俄国的传播》评介[J]
.西伯利亚研究,2009,36(1):85-86.
5
欣妍妍.
论中国“和而不同”文化[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28(2):111-112.
6
许晓平.
论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冲突的产生与解决[J]
.岭南学刊,2006(3):85-89.
被引量:2
7
文化要在融合中吸纳新东西[J]
.新长征(党建版),2012(2):33-33.
8
胡大雷.
“敬业乐群”与校园文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6):82-83.
9
伊洁玲,吕东旭.
中西文化冲突下 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2):414-414.
10
邹文琦.
中、日、美文化模式对创新精神影响的比较分析[J]
.科学管理研究,2001,19(2):13-15.
被引量:4
中华文化论坛
200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