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非典”传播中的第三者效果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传播的第三者效果是近年来传播效果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此次南粤大地突现的“非典型肺炎”风波中亦隐约可见它活跃的身影,本文试图解析其在此中扮演的角色,并探讨它的生成机制。
作者
罗卓群
曾励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当代传播》
2003年第4期52-54,共3页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传播学
传播效果
第三者效果
成因
非典型肺炎事件
新闻传播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8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11
1
《广州日报》2月17日头版"反思开始结正果".
2
[8][23]《广州日报》2月15日A2版"专家分析: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
[4][5][6][15][19][20]南方周末》2月13日头版"广州抗击不明病毒".
4
[12]《南方周末》2月13日头版"恐慌止于公开".
5
[10][11][17]《广州日报》2月15日A3"多数市民理智应对风波".
6
《羊城晚报》2月15日A3"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突发事件".
7
《羊城晚报》2月15日头版"民众知情利于社会稳定".
8
《广州日报》2月15日头版"百姓知情天下太平".
9
《广州日报》2月14日A2"地铁客流明显增加".
10
《羊城晚报》2月12日A2"局部发生不等于蔓延".
同被引文献
88
1
瑞妮.霍布斯,木雨.
美国媒介素质教育运动中的七大分歧[J]
.国际新闻界,2003,25(1):21-23.
被引量:9
2
禹卫华.
中国大陆首次实验法“第三人效果”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09,31(2):34-37.
被引量:1
3
关德兵.
网络环境下“第三人效果”延时[J]
.国际新闻界,2009,31(2):38-41.
被引量:8
4
敬蓉.
传播者的云南意识与媒介中云南形象的塑造[J]
.云南社会科学,2003(S1):161-164.
被引量:8
5
吴志文.
大众传播中的“第三者”效果探微[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2):47-49.
被引量:2
6
张自力.
健康传播研究什么——论健康传播研究的9个方向[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12(3):42-48.
被引量:69
7
郝雨,谢小芳.
大众传播“第三者效果”研究二十年[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131-136.
被引量:6
8
Phillips Davison.The third person effect in communication[J].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983(47):1-15.
9
Gunther A C,Storey J C.T he influence of presumed influence[J].Communication Research,2003(26):7-12.
10
禹卫华,张国良.
“第三人效果”研究的新动向--“间接影响模式”的提出及其应用[J]
.新闻记者,2008(4):66-6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9
1
朱春阳,张国良.
2003年中国传播学研究回顾[J]
.新闻大学,2004(8):3-9.
被引量:2
2
郝雨,谢小芳.
大众传播“第三者效果”研究二十年[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131-136.
被引量:6
3
宁竹青.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传播机制[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6):80-83.
被引量:2
4
张天赦.
新媒体应用对“第三人效果”的改变[J]
.新闻传播,2012(1):12-14.
被引量:8
5
杨博鉴.
预警新闻中的第三人效应[J]
.西部广播电视,2014,35(20):52-53.
被引量:1
6
江南望.
第三者效果:健康传播中的受众风险感知研究——以疫情传播研究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20,0(6):86-87.
被引量:4
7
陈睿姿.
浅析疫情中的大众传播第三人效果——以央媒的传播行为为例[J]
.新闻文化建设,2020(4):35-36.
被引量:2
8
彭翠,赵乐群.
后真相视域下网络流言的治理对策探究[J]
.未来传播,2022,29(1):56-62.
被引量:5
9
罗舒幻.
基于CNKI数据库的“第三人效果”研究文献综述[J]
.东南传播,2023(5):106-110.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廖圣清.
关注传媒改革 汇聚学术力量——2003年中国传播学论坛综述[J]
.新闻大学,2004(8):89-93.
2
杜骏飞.
中国网络研究的学术进展与学科结构[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7(4):5-19.
被引量:7
3
禹卫华.
“第一人”效果:现状、问题与应用[J]
.国际新闻界,2010,32(7):33-37.
被引量:13
4
何镇飚,王啸.
国内外对第三人效应理论的十年研究梳理[J]
.东南传播,2011(6):80-81.
被引量:4
5
郭大鹏,张宇.
大众传播“第三者效果”发生的心理机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解释“第三者效果”发生的原因[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5):165-166.
被引量:2
6
王舒瑶,薛可.
从第三人效果看新媒体受众伦理——以新浪微博末日谣言为例[J]
.新闻世界,2014(11):135-136.
被引量:1
7
黄曦云.
网络公益广告“第三人效应”研究[J]
.中国报业,2017,0(4):10-11.
被引量:2
8
沈亚圆.
“第三人效果”传播理论研究概述[J]
.传媒论坛,2018,1(20):119-119.
9
朱艳艳,徐利原.
浅论大数据背景下突发事件的传播机制[J]
.采写编,2016,0(5):23-25.
10
王雨烟.
信息传播中的“第三人效应”探讨[J]
.新媒体研究,2018,4(22):27-28.
被引量:3
1
贺弘联.
对我省报道非典型肺炎事件的反思[J]
.新闻天地(上半月刊),2003(3):27-28.
2
陈颖.
对突发事件的宣传需要与时俱进[J]
.视听纵横,2003(3):58-59.
3
薛晓峰,田小平,李波.
与谣言的较量——广东平息“非典型肺炎”事件的思考[J]
.中国记者,2003(4):30-31.
被引量:5
4
黄顺铭,杨洸.
大学生与超级女声:“第三者效果假说”——广州和成都两地问卷调查之比较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14(1):31-42.
被引量:6
5
吴志文.
大众传播中的“第三者”效果探微[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2):47-49.
被引量:2
6
周裕琼,潘晓慧,严丽娜.
第三者效果与网络不良信息管理[J]
.国际新闻界,2007,29(7):62-65.
被引量:2
7
赵玉兰,谢瑞东,陈新华.
浅谈信息传播的第三者效果[J]
.学术论坛,2000,23(2):76-78.
被引量:1
8
颜斌,杨丹.
从广东非典看信息的不对称性与受众的知情权[J]
.新闻天地(上半月刊),2003(6):31-33.
9
汤天明,沈烨华.
信息不对称——政府与媒体必须考虑的问题——从非典型肺炎事件说开去[J]
.新闻知识,2003(7):20-21.
被引量:4
10
郭大鹏,张宇.
大众传播“第三者效果”发生的心理机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解释“第三者效果”发生的原因[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5):165-166.
被引量:2
当代传播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