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遵循气候的建筑设计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气候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人类创造建筑正是为抵御不利的自然气候,获取宜于居住工作的氇定环境。所以,建筑与气候应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一定的气候特征需有一定的建设形式与之相对应。许多乡土建筑之所以具有宜人的小气候,关键在于其形式谐调于当地的气候环境。
作者
聂游昆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出处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0-54,共5页
Architectural Journal
关键词
气候
建筑设计
分类号
TU119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3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43
1
刘启波,周若祁.
论绿色住区建设中的地域性评价[J]
.建筑师,2003,0(1):44-47.
被引量:10
2
陈易.
生态学原理与建筑形式创作[J]
.时代建筑,1994,33(4):14-17.
被引量:2
3
林涛,谢立辉,刘小平.
建筑节能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及应对措施[J]
.建筑经济,2005,26(7):91-94.
被引量:43
4
吴良镛.
开拓面向新世纪的人居环境学──《人聚环境与21世纪华夏建筑学术讨论会》上的总结发言[J]
.建筑学报,1995(3):9-16.
被引量:64
5
蔡济世.
资源型生态圆土楼[J]
.建筑学报,1995(5):42-44.
被引量:11
6
王建国.
此时此地 地域场所之于建筑师的重要性[J]
.中外建筑,2005(1).
被引量:1
7
朱卓峰.
旅游建筑的地域化设计——以黄山新徽天地娱乐城项目为例[J]
.华中建筑,2006,24(3):59-61.
被引量:3
8
冯雅,向莉.
生态环境的建筑设计[J]
.建筑学报,1996(6):30-35.
被引量:20
9
符芳.建筑材料[M].东南大学出版社,..
10
傅冠长.培育生态住宅概念[J].论苑,2000,7.
引证文献
11
1
吴叶茂,蔡芝明.
地域化设计方法在高速公路附属小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以安徽省合徐高速庄里服务区、徽杭高速屯溪主线管理区为例[J]
.基建优化,2007,28(4):70-72.
被引量:2
2
赵立志.
内蒙古中部农村居住环境的改造与村落发展研究[J]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0(2):42-46.
被引量:1
3
沈天清,查昕,张云海.
“节能省地”型住宅“地域性”设计思考[J]
.建筑经济,2006(11):81-83.
被引量:1
4
梁云凯.
居住环境新理念的探讨[J]
.山西建筑,2007,33(10):82-83.
被引量:7
5
李巧宁.
住宅小区建设的探讨[J]
.陕西建筑,2008(11):9-10.
被引量:1
6
夏静,方遥.
对建筑本土化表达的探索——以南京陵园小筑建筑改造为例[J]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8(1):49-52.
7
林其标.
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7(10):26-32.
被引量:16
8
胡思太.
生态住宅──新世纪的热点[J]
.安徽建筑,2000,7(6):63-64.
9
彭小云.
中庭的物理环境与节能[J]
.华中建筑,2001,19(4):58-59.
被引量:9
10
彭小云,柳孝图.
中庭的热环境与节能探讨[J]
.工业建筑,2002,32(6):29-32.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47
1
江敏.
走向实践的生态化建筑[J]
.南方建筑,2002(1):13-14.
2
郭庆修,金丽华.
关于建筑节能若干问题的研究与分析[J]
.商情,2008(3):120-120.
被引量:1
3
崔轶.
医疗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方法初探[J]
.南方建筑,2004(3):62-64.
被引量:4
4
温超,王崇杰.
不同空间尺度建筑中庭夏季热舒适度分析[J]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21(1):36-41.
被引量:3
5
彭小云.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庭中的使用探讨[J]
.华中建筑,2004,22(4):79-80.
6
王崇杰,温超,赵学义.
影响建筑中庭热舒适度的几个因素及改善措施[J]
.华中建筑,2006,24(3):80-83.
被引量:15
7
吕晶,李华.
浅谈可持续性建筑环境设计[J]
.华中建筑,2006,24(3):123-127.
被引量:6
8
朱琳,徐峰.
中庭作为气候缓冲区的生态设计初探[J]
.华中建筑,2007,25(9):108-110.
被引量:8
9
高翔.
基于可持续理论的山地城镇生态环境节能研究[J]
.山西建筑,2008,34(6):239-240.
10
白仲安.
改善居住环境质量的非技术因素探讨[J]
.山西建筑,2008,34(9):351-352.
1
刘承元.
浅谈绿色建筑与规划节能措施[J]
.建筑节能,2013,41(6):58-61.
被引量:5
2
刘涛.
绿色建筑的应用及发展态势的若干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2015,37(12):38-41.
3
胡思太.
生态住宅──新世纪的热点[J]
.安徽建筑,2000,7(6):63-64.
4
余冰.
对建筑规划的节能生态设计[J]
.中华建设,2012(12):152-153.
5
冒亚龙,何镜堂.
遵循气候的生态城市节能设计[J]
.城市问题,2010(6):44-49.
被引量:6
6
魏秦.
解析地区建筑营建对气候的智慧应对[J]
.华中建筑,2010,28(7):47-49.
建筑学报
199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