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英国学派大门的钥匙——《阐发“国际社会”:英国学派的历史》评介
被引量:6
出处
《欧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3-149,共7页
Chinese Journal of European Studies
参考文献10
-
1Robert O. Keohane,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tate Power :Essay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Boulder : Westview Press, 1989.
-
2Tim Dunne, Inventing International Society. 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School,London. Macmillan, 1998.
-
3E. H. Carr, The Twenty Year's Crisis 1919--1939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 Macmillan, 1939.
-
4Herbert Butterfield, Christianity and History, London. George Bell, 1949.
-
5Hedley Bull, The Anarchical Society: A Study of Order in World Politics, London:Macmillan, 1977.
-
6Herbert Butterfield & Martin Wight eds. , Diplomatic Investigation, London: Allen and Unwin, 1966.
-
7John Vincent, Nonintervention and International Order,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4.
-
8Human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
9Hedley Bull & Adam Watson eds. , The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4.
-
10Adam Watson,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London. Routledge, 1992.
同被引文献102
-
1杨铮.国际体系与当前国际体系运转的特征[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1996,18(3):5-9. 被引量:3
-
2Barry Buzan,刘德斌.世界历史的分期与国际体系的演变[J].史学集刊,2003(1):1-9. 被引量:9
-
3石斌.权力·秩序·正义——“英国学派”国际关系理论的伦理取向[J].欧洲研究,2004,22(5):1-23. 被引量:16
-
4郭树勇.英国学派的研究方法及其演变[J].欧洲研究,2004,22(5):24-37. 被引量:12
-
5刘鸣.国际体系与世界社会、国际秩序及世界秩序诸概念的比较[J].社会科学,2004(2):36-44. 被引量:13
-
6方长平.英国学派与主流建构主义:一种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12):34-38. 被引量:9
-
7巴利·博赞,任东波,董欣洁.世界秩序:旧与新[J].史学集刊,2000(1):1-12. 被引量:6
-
8曹云华.论中国与东盟的相互依赖[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1):66-71. 被引量:13
-
9唐小松.英国学派的发展、贡献和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7):21-27. 被引量:11
-
10章前明.论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7):28-3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9
-
1李辽宁.论“国际社会”的意识形态性——兼论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1):1-8. 被引量:3
-
2刘万文.关于国际体系相关概念的辨析[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2(5):40-45. 被引量:1
-
3程又中.对“中国加入国际社会”的阐释[J].教学与研究,2004(10):37-42. 被引量:4
-
4唐小松,黄忠.英国学派安全思想探微[J].国际观察,2007(2):53-59. 被引量:1
-
5杨洁勉.中美应对国际体系转型的战略和举措[J].国际问题研究,2007(3):22-27. 被引量:14
-
6黄骏.软实力运用:推进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关键[J].现代国际关系,2009(8):8-12. 被引量:6
-
7花勇.东盟的国际社会性——一个尝试性的分析[J].东南亚研究,2009(5):10-14.
-
8巴殿君.从文化视角透析日本外交政策的战略选择[J].日本学刊,2010(4):93-106. 被引量:4
-
9王存刚,桑修成.布赞的国际体系理论析论[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4):54-63.
-
10王柏松.中国-东盟经济安全合作的障碍及动力分析[J].探索,2013(5):75-80. 被引量:2
-
1付秋香.从多元主义走向社会连带主义的国际社会——文森特国际社会理论简析[J].国际政治研究,2005,26(4):59-66. 被引量:1
-
2彭俊.论暂缓起诉与我国少年司法制度[J].社会科学家,2005,20(S2):102-103. 被引量:1
-
3门洪华.国际机制理论与国际社会理论的比较[J].欧洲,2000,18(2):12-18. 被引量:5
-
4徐崇利.国际社会理论与国际法原理[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8(2):1-41. 被引量:2
-
5张云.食品召回制度之法社会学证成[J].学术交流,2011(3):71-74. 被引量:2
-
6国际社会理论与国际关系的英国学派[J].欧洲研究,1996,17(2):32-40. 被引量:4
-
7金钊,刘娴静.思潮、理论、政策:冷战后主流国际政治研究的新动向[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3):3-10.
-
8杨添翼.近代中国制宪中的“民权”与“人权”之争——以章渊若与罗隆基的一场论战为例[J].现代法学,2010,32(2):128-135. 被引量:8
-
9章前明.论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7):28-35. 被引量:4
-
10刘波.英国学派的思想流变——从多元主义到社会连带主义[J].国际论坛,2007,9(4):37-41.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