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5,共11页
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参考文献20
-
1萨弗兰斯基.《海德格尔传》[M].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27-128、526、130页.
-
2M. Heidegger: Sein und Zeit, Max Niemeyer Verlag 1986, s.27- 28,35,147,37,153,120,120 - 121,105,108,326,332.
-
3《面对实事本身:现象学经典文献》,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第107、83、88、111、98、138、49~50、116、124—125、540—541、142页.
-
4胡塞尔 黑尔德编 倪梁康 张廷国译.《生活世界现象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8..
-
5布雷德伯里,麦克法兰.《现代主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7页.
-
6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上册),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3l~32页.
-
7利奥塔 包亚明编 谈瀛州译.《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
8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页.
-
9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0、71、74页.
-
10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2页.
共引文献387
-
1吴学琴.元批评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理论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88-94. 被引量:1
-
2洪晓楠,杨海艳.试论詹明信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J].社会,2004,24(7):28-32. 被引量:1
-
3熊忠辉,滕慧群.析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的电视广告[J].新闻大学,2004(80):90-92.
-
4林尚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与战略探讨[J].政治学研究,2004(2):34-41. 被引量:9
-
5郭小凌.论唯物史观及其历史命运[J].史学理论研究,2003(1):12-21. 被引量:8
-
6卫兴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形势和新机遇[J].南方经济,2004,33(8):5-10.
-
7仰海峰.存在与人:一个历史性的映照——读《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J].探索,2002(1):64-68. 被引量:1
-
8赵静蓉.在传统失落的世界里重返家园——论现代性视域下的怀旧情结[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4):77-83. 被引量:27
-
9项久雨.论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评价标准的逻辑结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3):22-24. 被引量:15
-
10钱振明.执政党的作风建设与当代中国国家控制的优化[J].政治学研究,2002(4):40-4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55
-
1程天君,陈南.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百年书写[J].教育研究,2020,0(1):125-135. 被引量:37
-
2顾明远.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1997(3):10-15. 被引量:110
-
3孙喜亭.教育大计,育人为本[J].求是,1996(22):33-34. 被引量:6
-
4郝文武.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与穷国农业经济增长理论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3):98-102. 被引量:2
-
5陈星灿.中国古代金石学及其向近代考古学的过渡[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9(3):37-42. 被引量:3
-
6何中华.再谈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答鲁鹏、王淑芹同志[J].哲学研究,1995(6):8-15. 被引量:5
-
7俞吾金.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5(1):4-10. 被引量:145
-
8郝文武.价值理性、工具理性视角观照下的农村教育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4):107-112. 被引量:28
-
9吴晓明.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J].学术月刊,2006,38(2):46-52. 被引量:179
-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33.
引证文献6
-
1吴治苹.现代性困境与无产阶级变革——重读《历史与阶级意识》[J].哲学评论,2019(1):256-271.
-
2赵家晨.吴湖帆与现代“学人之词”的实践[J].中国诗学研究,2021(2):146-158.
-
3张敏,李斌.现代性与中国共产党的党性[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S1):16-19.
-
4孟利艳.我国德育走向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辩[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29(5):8-12. 被引量:2
-
5赵红灿,池忠军.马克思现代性论域的三个维度[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13-16. 被引量:1
-
6郝文武.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和目标[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31-39. 被引量:29
二级引证文献32
-
1黄慧琼,陈一铭.民族地区公费师范生的现代化及使命意识的培养[J].民族学刊,2023,14(8):148-155. 被引量:1
-
2孟利艳.后现代之后的青少年网络德育走向辩论与图景建构[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24(2):14-18.
-
3沈茹.论作为德育方法的道德叙事[J].齐鲁学刊,2015(3):79-82. 被引量:4
-
4赵红灿.现代性理论视域下网络化生存的困境及其超越路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7-24.
-
5张春玲,范默苒.基于SOA的乡村治理有效手段探索[J].经济论坛,2021(9):115-120. 被引量:1
-
6徐金海.从历史走向未来: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教育发展[J].教育研究,2021,42(10):24-34. 被引量:50
-
7陈明.传统小农经济改造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2):180-181.
-
8步肖斐.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领域研究成果的知识图谱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2,43(2):193-200.
-
9姜佳函.新时期农村教育现代化的优化路径[J].农村农业农民,2022(7):46-47. 被引量:1
-
10刘浩鹏,魏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教育定位[J].江苏教育,2022(26):6-10. 被引量:1
-
1王怀茂.加深对“梵二”文献精神的认识 推进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发展[J].中国天主教,2012(3):19-22. 被引量:1
-
2蔡稹.《审美经验现象学》理论构架管窥[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11(5):95-96.
-
3黄团元.跳出死胡同[J].报林,2004(6):14-14.
-
4田宪臣,李保林.论王弼注《易》与思想解放[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7,1(4):49-53. 被引量:2
-
5王强.现代伦理学:没有伦理世界的存在——现代性现象学伦理学道路[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2):40-45.
-
6俞吾金.现代性现象学[J].江海学刊,2003(1):5-11. 被引量:10
-
7三套价值观念的冲突[J].文艺理论研究,2003(5):35-35.
-
8苏勇,税光华.由李凯尔特“价值难题”引起的“应然”思考[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3):1-4.
-
9张善涛.走进“死胡同”的科学发展模式研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4):36-39.
-
10王延群.“装”出一份好心情[J].中国老年,2012(13):4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