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祛魅的代价——当代道德教育意义的失落与寻归
被引量:
4
The Cost of the Disenchantment——loss and Return to the value of modern moral educa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道德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注重科学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而提出的。道德教育祛魅的现象无处不在,唯科学主义和后现代解构主义造成了道德教育意义的失落。因此,道德教育发出了拯救人类的呼声——回归生活世界,本文一并论述了走向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
作者
李丹
机构地区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9-61,共3页
Journal of Xiamen Educational College
关键词
道德教育
人文素质
思维方式
师生关系
道德规范
道德实践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9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4
1
刘铁芳.
教学:一个可能的价值世界——教育的价值关怀[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4):7-11.
被引量:90
2
[捷]夸美纽斯著 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
[美]大卫雷格里芬 马季方译.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4
张凤阳.
意义的失落与追寻──近代西方社会转型期人文精神的重建[J]
.哲学研究,1995(1):59-67.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99
1
谭素桂.
树立科学理念,提高中职政治课教学质量[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45-46.
2
江玉印.
初中生师生课外交往状况调查分析[J]
.宿州师专学报,2004,19(1):139-142.
3
苏传盛,何基生.
理解与对话:师生共享共生的平台[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5):88-91.
被引量:2
4
王聪敏.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在爱与赏识的班级文化中成长[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S1):215-217.
5
刘济良.
论“生活世界”视阈中的生命教育[J]
.教育科学,2004,20(4):6-8.
被引量:30
6
傅松涛,刘树船.
教育生活简论[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9(5):1-5.
被引量:25
7
迟希新.
“人化”教育——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5):42-45.
被引量:5
8
余江敏.
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学的现状分析[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21(5):94-98.
9
戴怡平.
现代大众传媒对学校德育的挑战[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3):116-119.
被引量:18
10
李丹.
回归生活世界的当代道德教育[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0B):142-14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8
1
罗美华,戚明钧.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目标的价值取向[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7):39-41.
被引量:3
2
肖川.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概念与特征[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23-28.
被引量:96
3
张凤阳.
意义的失落与追寻──近代西方社会转型期人文精神的重建[J]
.哲学研究,1995(1):59-67.
被引量:4
4
高清海.
人的未来与哲学未来——“类哲学”引论[J]
.学术月刊,1996,28(2):3-16.
被引量:83
5
车玉玲.
意义世界的消解与重建——科学时代的形而上学[J]
.江海学刊,2004(4):47-52.
被引量:2
6
刘志坚.
论主体性德育对传统德育的超越[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13-15.
被引量:4
7
冯天策,吴瑞敏.
论人类信仰活动中的情感因素[J]
.理论学刊,2006(12):59-63.
被引量:7
8
张鲁川.
主体性德育:提升德育实效的路向——上海市徐汇区实施主体性德育的实践与思考[J]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行动版),2007(5):26-30.
被引量:2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6)[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0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林宝山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
引证文献
4
1
刘志坚.
论主体性德育对传统德育的超越[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13-15.
被引量:4
2
党琤琤.
我国当代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综述[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6-7.
3
林红.
谈主体性德育对传统德育的超越[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9,29(4):106-109.
被引量:1
4
黄琴.
大学生生活世界的社会“镜照”[J]
.当代教育科学,2013(11):28-3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张留伟,杨志坚.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教育[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1):48-51.
被引量:1
2
高中建,闫立超.
文化冲突对德育价值取向的负影响及对策[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1):249-251.
被引量:4
3
林红.
谈主体性德育对传统德育的超越[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9,29(4):106-109.
被引量:1
4
徐丽素.
社会思品课堂的德育美育化探析[J]
.成才之路,2011(23):22-22.
被引量:1
5
曹立萍.
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德育教育分析[J]
.经贸实践,2015,0(9X):239-239.
1
关于当代道德教育问题的讨论[J]
.教育研究,1996,17(7):33-39.
被引量:37
2
李丹.
回归生活世界的当代道德教育[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0B):142-142.
被引量:1
3
相振银,孙荣华.
合作学习的道德教育意义[J]
.山东教育科研,2002(4):35-36.
被引量:9
4
张斌贤.
试析当前教育研究中的“唯科学主义”[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19(1):1-5.
被引量:9
5
王磊.
略论“唯科学主义”对当前教育研究的影响[J]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4):38-40.
6
谭德礼.
论道德教育的模式——从杜威“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25(4):114-115.
被引量:3
7
庞雪群.
德育对象主体性视域中的价值澄清理论[J]
.学术论坛,2011,34(12):60-63.
8
赵行.
当代道德教育的道德性问题[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7(1):71-74.
9
阎建锋,邢镇容.
论布迪厄的解构主义教育观[J]
.世界教育信息,2008,21(8):63-66.
10
徐生.
唯科学主义的贫困[J]
.文教资料,2007(12):103-104.
被引量:2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