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3年第6期60-61,共2页
Shandong Economic Strategy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8
1 高基生.德国证券市场行政执法机制研究[J] .证券市场导报,2005(4):36-41. 被引量:11
2 吕无瑕.金融混业经营问题探讨[J] .理论探索,2005(4):86-87. 被引量:8
3 谢毅.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理论探讨[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2):26-29. 被引量:1
4 戴群中.德国全能银行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税务与经济,2007(2):29-33. 被引量:11
5 李畅.金融制度的变迁与混业经营研究[D].中国知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1.
6 荷曼.瑞斯勃格.美国次贷风波引发对金融稳定的再思考——德国央行的视角[J] .中国金融,2007(23):31-33. 被引量:17
7 林彩宜.金融混业经营监管的国际经验和教训[J].金融风险与监管,2014 (2).
8 Nout Wellink. Banking Supervision in Europe - developmentsand Challenges Policy [ C ]. BIS, Vienna: Austrian National Bank,2008 -04 -28.
9 Post - crisis Evolution of the Banking Sector [ R]. BIS, 83ndAnnual Report, 2013.
10 Thomas Eisenbach, Anna Kovner. Supervising Large, ComplexFinancial Institutions: What Do Supervisors Do. [ R]. Federal ReserveBank of New York Staff Reports, 2015.
二级引证文献22
1 陈柳钦.德国金融混业经营及其监管[J] .武汉金融,2008(10):31-34. 被引量:4
2 陈柳钦.德国金融混业经营及其监管[J]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8(4):58-64. 被引量:7
3 陈柳钦.德国金融混业经营及其监管[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18(5):67-73. 被引量:2
4 孙珺.金融危机与德国金融法律制度研究[J] .德国研究,2009,24(2):52-57. 被引量:6
5 徐文彬.三大全能银行内控与监管体系无效性分析[J] .特区经济,2010(6):63-64. 被引量:1
6 曹廷贵,罗志华.我国应选择什么样的金融体制[J] .南方金融,2011(9):16-20. 被引量:3
7 索红.我国混业经营趋势下的金融监管及模式选择[J] .求索,2012(9):21-23. 被引量:7
8 杨阳,吴碧媛.直接还是间接融资:德国模式与启示[J] .改革与开放,2014(13):32-34. 被引量:2
9 马力.德美比较视域下的央行控制能力研究[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5):12-14.
10 黄枭柯,华俊.促进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2014(29):214-220. 被引量:1
1 王永梅.美国风险投资发展的金融环境[J] .经济师,2003(12):81-82. 被引量:1
2 汪宏忠.美银美林并购终局——华尔街新秩序的开始[J] .董事会,2009(1):70-72.
3 傅禄毅.国外的银行兼并与收购[J] .新金融,1994(7):36-37.
4 顾林.征信体系建设在企业并购风险防范中的应用[J] .中国证券期货,2009,12(7X):32-33.
5 熊亮,舒保华.外资并购的概念及发展简史[J] .全国商情,2008(B05):118-119.
6 李心愉,李杰.金融综合经营发展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J] .经济导刊,2008(7):41-43. 被引量:2
7 李丹捷.德国的金融体制与风险投资[J] .中国软科学,2001(7):120-120.
8 张秋艳,舒志军.德意志银行集团的全球化战略——从全能银行走向国际金融集团[J] .新金融,1999(8):25-28. 被引量:2
9 龚建生,张健羽.德国银行业务的发展及启示——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赴德国银行业务培训考察报告[J] .现代金融,2001(1):38-40.
10 肖文龙.论构建我国全能银行体系──写在美《格》法废止和中美WTO协议之后[J] .新疆金融,2001(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