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看后现代符号经济下的身份认同与消费危机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符号无可否认地成了日常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一种力量,符号通过与铺天盖地的广告、杂志、电视为媒介的现代媒体的合谋,主宰着我们的消费乃至整个人生。消费社会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段来建构和实现商品的符号价值,消费者进行消费的同时,也是完成这种符号价值的建构过程,因此,符号产业不仅成了最为重要的文化竞争领域,也成了资本角逐的场所。通过《洛丽塔》,纳博科夫不仅削平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挑战了传统的叙事等级,而且还提醒读者大众传媒营造的伪美幻象,在满足了人们瞬间快感之后,钝化了人们的艺术感觉力和审美想象力。庸俗的消费文化会产生严重的削弱道德的后果,导致人格的扭曲、意志的腐败、艺术审美的疲劳,甚至情感心灵的麻木,最终是对自由人性的掠夺。
作者 吴娟 刘建华
出处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4年第1期22-29,共8页 Fudan Forum on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基金 2013年北京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后现代符号经济下神话资源的开掘重述和本土文化的博弈增值”(项目编号:32400122614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 1(美)斯蒂芬·贝斯特(StevenBest),(美)道格拉斯·科尔纳(DouglasKellner)原著,陈刚等.后现代转向[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2(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赵旭东,方文.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三联书店,1998.

共引文献2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