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西比较视域下论绘画中的“真”——以吉尔松和荆浩为例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新多玛斯主义者吉尔松(Etienne Gilson,1884-1978)曾对于绘画艺术有着深入的探讨,他从艺术哲学的角度论述,厘清了艺术中常常被人错置的观念,亦即把真理与美、知识与艺术混淆在一起的看法。在中国的画论中,荆浩(约833-917)的《笔法记》一文,却恰恰相反于吉尔松企图把真理与艺术区分的努力,直接强调画面上"图真"的重要,在画史上确立了著名的"图真说"。两人相反的看法,与他们对"真理"的定义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在行文上,首先论述吉尔松如何看待绘画中的真理以及他的"真理"概念;接着分析荆浩所谓"图真"的意义并探索"图真"中"真"字所指为何;最后,透过两者的比较,笔者提出他们各自的论点可能给予我们关于绘画真理的一些启示。
作者 何佳瑞
出处 《华夏文化论坛》 CSSCI 2013年第1期308-318,共11页
关键词 真理 图真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2

  • 1刘兴珍卷主编,王朝闻总.中国美术史[M]明天出版社,2000.
  • 2岳仁.宣和画谱[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共引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