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先秦时期存在“甫竁奠”的墓祭仪式,是孝子思亲这一人情本性的表达。汉代在陵墓举行彰显皇帝独尊、正君臣尊卑和体现中央集权的“元会仪”、“饮酎礼”,突出了墓祭的重要地位,并引起国家行政体系的变革和一系列社会现象的出现。秦汉以后,墓祭在庶民中间仍然处于最主要的地位。明代“大礼仪”之争后,品官都可以建立家庙,宗祠祭祀随之广泛兴起,但并未推恩至庶民阶层。广大庶民既没有建立宗祠所需的官品,也没有建立宗祠体系的经济实力。在高度分化的宗族内部,他们祖先的牌位甚至不能进入祠堂,仍然坚守着墓祭的传统。而所谓的祭于寝,主要也还是祭于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