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强制阐释”存在的必然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强制阐释'作为西方文论久已有之的弊病,张江先生将其作为一个问题提出并形成了系统理论,我们可以从文学作品、西方文论、阐释过程三个维度出发,去探究其存在的必然性。同时,对其定义的四个标准也有待商榷,任何理论都有其缺陷,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强制阐释'对中国文论的建设也有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反思与探讨。
作者
丁萌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6年第3期25-29,共5页
The World Literature Criticism
关键词
强制阐释
必然性
疑问
中国文论
反思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4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赵炎秋.
场外征用的必要性与有效度[J]
.文艺争鸣,2015(4):93-98.
被引量:8
2
张江.
当代西方文论若干问题辨识——兼及中国文论重建[J]
.中国社会科学,2014(5):4-37.
被引量:135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赵炎秋.
哈姆莱特悲剧成因再探[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27(3):88-92.
被引量:3
2
鲍里斯·埃亨巴乌姆.《论悲剧和悲剧性》,载方珊编.《俄国形式主义论文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3
姚斯.《走向接受美学》[A]..《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C].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94页.
4
弗洛伊德.《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A].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第7卷)[C].长春出版社,2004年.第149页.
5
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A]..《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6
席勒.《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460页.
7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论美文选》,裘小龙译,知识出版社,1987年,第139页.
8
弗洛伊德.《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对童年的一个记忆》,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第4卷,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年,第459、464页.
9
维克托·日尔蒙斯基.《诗的旋律构造》,什克洛夫斯基等.《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第310、311页.
10
克罗德·卢阿.《<偷诗者>引言》,麻艳萍译,钱林森编.《法国汉学家论中国文学:古典诗词》,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第399页.
共引文献
140
1
宋云博.
思维转进与机制改革:中国国际法学教育与研究新考[J]
.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2019,22(2).
2
王进.
从“强制阐释论”的理论反思到当代西方文论的“六大批判”——评张江先生著作《当代西方文论批判研究》[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9(2):505-516.
3
傅卓君.
阐释:与“文本”对话——兼论张江教授的“本体阐释”[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34(2):68-72.
4
张江.
强制阐释论[J]
.文学评论,2014(6):5-18.
被引量:482
5
尚必武.
一种批评理论的兴起:《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解读(英文)[J]
.外国文学研究,2014,36(5):26-36.
被引量:6
6
王宁.
也谈“后理论时代”的理论状况及我们的对策[J]
.东吴学术,2014(6):16-23.
7
王宁.
关于“强制阐释”与“过度阐释”——答张江先生[J]
.文艺研究,2015(1):51-54.
被引量:7
8
肖明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文学理论转型问题考察[J]
.文艺评论,2015(1):93-98.
9
张江.
强制阐释论[J]
.文艺争鸣,2014(12):7-20.
被引量:27
10
王宁.
“后理论时代”中国文论的国际化[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1):107-115.
被引量:5
1
刘业超.
刘永济对现代龙学研究的历史性献功[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1):62-70.
被引量:1
2
金松林.
西方文论关键词:中性[J]
.外国文学,2017(4):75-85.
被引量:1
3
张丽娟.
从人格系统理论浅析《欲望号街车》中的女主人公[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7(7):35-36.
4
聂青.
论毛姆《偏僻的角落》中的文化认同[J]
.青年文学家,2017,0(17):90-91.
5
索奇伟.
从未来主义视角看乔治·奥威尔《1984》中的人物[J]
.海外英语,2016(18):166-167.
6
郭秀华.
三位一体 优化班级建设[J]
.读书文摘(中),2017(2).
7
戴东新.
埃德蒙·威尔逊的历史写作研究——《到芬兰车站》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书写[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3):108-111.
被引量:1
8
邹璟.
从《诗艺》看贺拉斯文艺思想的传承与创新[J]
.牡丹,2017,0(1Z):79-80.
9
康国章.
文化生态系统理论视阈下《诗经》的传承和发展[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4):82-86.
被引量:2
10
赵娜.
后现代主体理论转向中的朱迪斯·巴特勒性别操演理论再审视[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5(4):522-528.
被引量:3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