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青年》杂志是如何掀起“文学革命”风暴的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用一本杂志掀起一场文学革命和文化运动,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青年》杂志之所以能开辟一个新的时代和当时的历史环境息息相关,但陈独秀等人的主观努力和他们的选题策划艺术与运行实践也是功不可没的。本文作者对《新青年》杂志掀起“文学革命”的选题策划艺术进行了探讨,这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把刊物做大做强,用杂志影响时代发展不无启迪。
作者
路英勇
机构地区
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3-76,共4页
Editorial Friend
关键词
《新青年》杂志
“文学革命”
陈独秀
编辑艺术
选题策划
时代精神
分类号
G237.5 [文化科学]
G239.29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1
蔡元培.中国新文学大系·总序[Z].,..
2
鲁迅.三闲集·无声的中国[M].,..
3
胡适.逼上梁山[A].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卷[C].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
4
鲁迅.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M].,..
5
鲁迅.花边文学·趋时和复古[M].,..
6
胡适.五十年来的中国文学[A]..胡适文存二集(二)[C].,..
7
陈独秀.答张永言信[J].青年杂志,.
8
陈独秀.敬告青年[J].青年杂志,.
9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J].新青年,.
10
胡适.通信[J].新青年,.
共引文献
25
1
刘婷婷.
文化自觉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4-16.
2
欧阳友权.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价值辨析[J]
.学习与探索,2001(1):105-110.
3
刘一皋.
建党前夕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解释方法─—对《马克思还原》的分析与解读[J]
.史学月刊,2001(4):26-32.
被引量:4
4
咸立强.
异端·流浪·新流氓主义——从新的角度探索创造社群体特性[J]
.天府新论,2005(3):115-119.
5
乔国强,姜玉琴.
法国启蒙思想与陈独秀的文学观[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3):217-228.
被引量:2
6
张俊才.
“悠悠百年,自有能辨之者”——重评林纾及五四新旧思潮之争[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4):106-112.
被引量:3
7
郑春.
追赶与浮躁——关于现代文学的反思之一[J]
.东岳论丛,2005,26(5):105-109.
8
叶再春.
论《新青年》的公共领域图景[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1):87-91.
被引量:2
9
杨会清.
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理解苏维埃选举运动的新视角[J]
.求实,2006(3):32-34.
被引量:1
10
吴汉全.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对新文化运动兴起历史缘由的社会解读[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2(2):70-74.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14
1
叶宗宝.
《新青年》角色转换与“五四”同人的分裂[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0(3):72-74.
被引量:3
2
张晓丽.
《新青年》的女权思想及其影响[J]
.史学月刊,1998(4):110-112.
被引量:4
3
董秋英,郭汉民.
1949年以来的《新青年》研究述评[J]
.近代史研究,2001(6):218-245.
被引量:13
4
吴廷俊,张振亭.
科学报道史视野中的《新青年》[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12(4):9-14.
被引量:5
5
杨建辉.
从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看《新青年》团体的分裂[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1):92-95.
被引量:3
6
张耀杰.
《新青年》同人的经济账[J]
.社会科学论坛,2006(5):144-157.
被引量:5
7
俞兆平.
《新青年》中科学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2):93-97.
被引量:3
8
刘娟.
《新青年》编辑思想的启示[J]
.编辑学刊,1998(5):73-76.
被引量:3
9
张爱青.
《新青年》在妇女解放中的作用[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9(3):102-105.
被引量:1
10
张全之.
在“民主”与“科学”的背后——重读《新青年》[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91-9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姚克波.
论《新青年》的一次媒体策划与炒作[J]
.新闻界,2007(3):115-116.
2
黄晓虹.
新世纪以来《新青年》研究述评[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8):74-77.
1
刚建.
最喜欢的书[J]
.中国图书评论,1991(6):59-60.
2
名记者的独到之处[J]
.新闻研究导刊,2000(1):44-44.
3
文清.
民生与民心[J]
.党史纵横,2007(6):1-1.
4
段平虎.
组织战役性报道要提高“三个意识”[J]
.新闻传播,2016(3X):106-107.
5
李道隆.
浅谈新技术革命中的情报工作[J]
.情报杂志,1984,3(3):29-31.
6
陈昕.
编辑的时代使命和出版创新[J]
.中国编辑,2008(3):7-9.
被引量:15
7
毕唐书.
当我仰望星空[J]
.读书,2009(2):151-159.
被引量:3
8
马楠.
浅析数字革命对于媒体产品的影响[J]
.新闻研究导刊,2015,6(3):58-58.
9
刘丹.
邵洵美的编辑出版成就[J]
.编辑之友,2009(3):72-73.
被引量:4
10
孙建斌.
电视新闻失实与预防的思考[J]
.山东视听,2004(9):63-63.
被引量:1
编辑之友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