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19家跨国公司在京研发机构的研发活动分析
被引量:
17
An Analysis of R&D Activity of 19 Multinational's R&D Laboratories in Beijing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设在北京的19家研究开发机构的调查,探讨了这些研究开发机构的基本状况、管理模式、活动特点。这些研究结论对我们了解跨国公司研究开发机构在中国的活动性质,评估他们对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
柳卸林
赵捷
机构地区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5-69,共5页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关键词
跨国公司
北京
研究开发机构
研究开发活动
中国
国家创新体系
影响
分类号
G322 [文化科学]
F124.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7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71
同被引文献
177
1
王建华.
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内在动因与区位选择[J]
.中国科技论坛,2004(4):136-139.
被引量:9
2
徐瑞华,杜德斌.
上海外资R&D中心区位研究[J]
.经济地理,2004,24(5):625-628.
被引量:13
3
卢小宾.
我国信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J]
.情报科学,2004,22(11):1300-1303.
被引量:6
4
张米尔,杨阿猛.
基于技术集成的产品创新和产品衍生研究[J]
.科研管理,2005,26(1):36-41.
被引量:29
5
杨再高,陈来卿.
广州外资R&D中心区位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3):20-24.
被引量:6
6
陈劲.
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学习模式[J]
.科研管理,1994,15(2):32-34.
被引量:237
7
吴晓波.
二次创新的进化过程[J]
.科研管理,1995,16(2):27-35.
被引量:142
8
吴晓波,许庆瑞.
二次创新竞争模型与企业竞争战略分析[J]
.系统工程学报,1995,10(3):37-47.
被引量:11
9
翟立新,韩伯棠,李晓轩.
基于知识生产函数的公共科研机构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5(8):76-80.
被引量:27
10
肖武岭.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技术控制策略分析[J]
.宏观经济研究,2005(9):51-54.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17
1
王志玮,陈劲.
企业研发分散化的新趋势与成因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2004,12(z1):616-620.
被引量:1
2
吴松,黄炎,崔双双.
自主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模式研究[J]
.企业活力,2009(9):77-80.
3
杨胜.
由直接头引发的主线路传输故障2例[J]
.中国有线电视,2005(22):2235-2235.
4
杨忠,王言峰.
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研发绩效状况分析[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3):66-73.
被引量:4
5
杨奕.
外资研发机构在华的区位选择对广州吸引研发外资的启示[J]
.特区经济,2006(7):57-58.
被引量:4
6
林嵩,张帏,高建.
北京中关村地区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发展的趋势、作用及政策建议[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19(4):55-61.
被引量:7
7
梁正,薛澜,朱琴,朱雪祎.
研发全球化与本土知识交流:对北京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经验分析[J]
.世界经济,2008,31(2):3-16.
被引量:17
8
刘顺忠.
提高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资源分配模式研究[J]
.技术经济,2008,27(3):47-50.
9
章文光.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的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24(1):7-11.
10
殷瑜.
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新趋势和新特点[J]
.世界经济情况,2009(8):69-7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1
1
张志朋,顾媛媛.
创新资本效率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
.金融管理研究,2021(1):31-48.
2
王永谦.
人力资源本土化对公司国际化经营影响的研究[J]
.企业经济,2004,23(12):94-95.
被引量:2
3
颜晓晖.
跨国公司人才战略及我国应对策略[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28-32.
4
计志英.
跨国汽车公司在华构建研发创新体系的路径及政策建议[J]
.价格月刊,2007(11):68-70.
被引量:1
5
章文光.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的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24(1):7-11.
6
李东阳,周学仁.
跨国公司R&D国际化与我国的策略[J]
.财经问题研究,2008(8):51-61.
被引量:2
7
武虹剑,李仲广,王娟.
我国旅游企业研发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J]
.理论界,2008(9):50-51.
被引量:1
8
范瀑媚,匙芳,范正金,裴磊,李存超.
基于国际技术转移的企业技术能力增长模式研究[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60(5):206-208.
被引量:2
9
王冉冉.
广州利用外资结构与绩效的可持续性研究[J]
.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8(11):15-21.
被引量:2
10
郑飞虎,林耕,张若然.
跨国公司在京研发集群投资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9(1):72-76.
被引量:1
1
邓宁丰,郭位光.
美国研发活动的管理和发展及对我国航天科研的启示[J]
.科技导报,1995,13(12):23-25.
2
于小晗.
科技投入的喜与忧[J]
.华夏星火,2002(4):11-13.
3
E.赫伯特,郭伟.
日本在美国的研究开发活动[J]
.世界研究与开发报导,1990(3):18-31.
4
张雨萌.
从专利授权看我国三大经济核心区自主创新能力差异[J]
.中国科技投资,2010(10):67-68.
被引量:1
5
王秀山.
国外专利活动分析研究述评[J]
.情报理论与实践,1995,18(3):49-50.
6
梁岭利.
“十一五”以来山西省省部属自然研发机构科技活动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24):127-129.
7
翟玉红.
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
.档案天地,2015,0(11):33-35.
被引量:1
8
李萍,冯琪.
关于重视发展研发产业的对策与思考[J]
.理论导报,2012(2):35-35.
9
美国科学与工程的几项指标[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2,17(9):37-37.
10
尹国英.
经济增长新理论浅述[J]
.管理观察,1999,0(2):2-2.
中国科技论坛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