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6-47,共2页
同被引文献11
-
1尹鸿.大众文化时代的批判意识[J].文艺理论研究,1996(3):76-79. 被引量:27
-
2张汝伦.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认同[J].哲学研究,2001(2):17-24. 被引量:131
-
3李宗桂.文化创新与民族精神的培育[N].南方日报,2002-09-19.
-
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
5魏华,刘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文化创新[J].新东方,2008,17(3):8-11. 被引量:2
-
6黄长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场域与路径选择[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25-28. 被引量:71
-
7陈曙光.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反思[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453-458. 被引量:42
-
8李辉,罗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维度[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63(5):135-139. 被引量:15
-
9韦幼苏.文化全球化与构建中国先进文化[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4-102. 被引量:36
-
10李宗桂.文化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4-6.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5
-
1郑海呐,刘成军.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6(6):71-74. 被引量:3
-
2杨全海.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2009(23):44-48. 被引量:5
-
3程贞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5):4-7. 被引量:2
-
4高奇.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观的几点认识——兼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次中介转化作用[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30(4):68-75. 被引量:1
-
5张明琴,肖祥.“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下广西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7,17(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