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科技服务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初探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企业和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两大主体,高校以其提供创新资源的特殊功能,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愈加明显。在有效整合科技服务、吸收能力和企业创新三方面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高校科技服务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构建一个交互关系的概念模型。有助于拓宽高校科技服务对企业创新作用的研究视角。
作者
范茜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出处
《品牌》
2015年第10期250-251,共2页
Brand
关键词
科技服务
吸收能力
创新能力
概念模型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F273.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谢言,高山行,江旭.
外部社会联系能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一项基于知识创造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0,28(5):777-784.
被引量:55
2
裴瑱,高运胜.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产业集群创新——基于技术外溢的分析视角[J]
.经济经纬,2009,26(4):31-34.
被引量:5
3
李作战.
中小创业企业的技术资源: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J]
.交通企业管理,2008,23(11):27-28.
被引量:3
4
杨晨,周海林.
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机理初探[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7):89-91.
被引量:20
5
郑慕强,徐宗玲.
伙伴网络、资助网络与技术创新绩效——以吸收能力为调节变量[J]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5):92-95.
被引量:4
6
Alvaro Escribano,Andrea Fosfuri,Josep A. Tribó.??Managing external knowledge flow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absorptive capacity(J)Research Policy . 2008 (1)
二级参考文献
58
1
耿新,彭留英.
企业知识的分类、分布与转化机制研究——系统化视角下对SECI模型的一个扩展[J]
.管理科学,2004,17(4):43-48.
被引量:52
2
刘顺忠.
对创新系统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3):61-65.
被引量:31
3
许庆瑞,蒋键,郑刚.
各创新要素全面协同程度与企业特质的关系实证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7(3):16-21.
被引量:35
4
马德普.
渐进性、自主性与强政府——分析中国改革模式的政治视角[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5):19-23.
被引量:28
5
代文,秦远建.
基于产业集群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3):123-125.
被引量:37
6
余博.
企业自主创新存在五大陷阱[J]
.经济纵横,2006(5):59-62.
被引量:5
7
魏江,朱海燕.
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过程模式演化及发展研究——以杭州软件产业集群为例[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6):116-121.
被引量:20
8
朱苑秋,谢富纪.
长三角大都市圈创新要素整合[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1):97-100.
被引量:19
9
池仁勇.
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结点联结及其效率评价研究[J]
.管理世界,2007,23(1):105-112.
被引量:133
10
陈劲,陈钰芬.
开放创新条件下的资源投入测度及政策含义[J]
.科学学研究,2007,25(2):352-359.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82
1
高丹雪,彭以忱,张鸿,仲为国.
政治关联促进还是阻碍了企业创新?正式与非正式政治关联的差异化影响[J]
.南大商学评论,2019,16(1):106-125.
被引量:1
2
刘阳,程静.
网络交互度影响企业创新的机制研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9):34-39.
被引量:2
3
陈祖武.
企业创新活动溢出效应研究综述[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5):101-105.
被引量:1
4
梁娟,陈国宏.
多重网络嵌入与集群企业知识创造绩效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5,33(1):90-97.
被引量:56
5
张永安,李晨光.
创新网络结构对创新资源利用率的影响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1):81-89.
被引量:25
6
田星亮.
论网络化治理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J]
.学术界,2011(2):61-69.
被引量:33
7
王珍义,苏丽,陈璐.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政治关联与技术创新:以外部融资为中介效应[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5):48-54.
被引量:68
8
杨省贵,顾新.
我国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重点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1(9):50-54.
被引量:5
9
李妹,高山行.
企业家导向、未吸收冗余与自主创新关系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1,29(11):1720-1727.
被引量:26
10
潘宏亮.
要素集聚视角下水利新技术产业化中政府行为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21):69-72.
被引量:2
1
董平分.
企业文化管理机理初探[J]
.企业文明,2005(8):74-75.
被引量:1
2
谈晓翔.
我省高校科技服务的现状及对策[J]
.江苏高教,1991(A12):16-18.
3
谈晓翔.
高校科技服务对策研究[J]
.科研管理,1997,18(1):69-75.
被引量:9
4
江苏:产学研合作 支撑经济保持较高增长[J]
.天津经济,2009(9):71-71.
5
钟亚秀.
广东高教现代化中的高校科技服务[J]
.佛山大学学报,1998,16(1):81-85.
6
朱正亮,鄢烈洲,李晓波.
独立学院运行机理初探[J]
.理论月刊,2005(9):88-90.
被引量:2
7
陈冬梅.
如何看待企业的创新与发展[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9):200-200.
8
李廉水,马圣源.
高校科技服务波动发展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
.科学管理研究,1995,13(6):16-20.
9
郭必裕.
大学文化“化人”机理初探[J]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4(1):24-26.
10
吴启迪.
吴启迪:开创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新局面[J]
.中国高等教育,2006(13):5-6.
被引量:17
品牌
2015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