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群”(专业镇)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快了广东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
被引量:2
出处
《南方农村》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28,共4页
South China Rural Area
同被引文献10
-
1黄建康.产业簇群竞争优势刚性及其超越路径[J].求索,2004(9):53-55. 被引量:1
-
2[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
3钟朋荣.从绍兴纺织看产业集群的优势[N].经济参考报,2004-04-07.
-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年中译本..
-
5张仁寿.产业集群,浙江经济活力源泉[N].国际金融报,2004-05-22(13).
-
6钱平凡.谁在支撑中国产业集群的兴起[N].中国经济日报,2003-08-21(6).
-
7迈克.E.波特,郑海燕,罗燕明.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2):21-31. 被引量:364
-
8刘琦岩.中国如何发展有竞争力的产业簇群[J].中国科技产业,2001(3):32-35. 被引量:18
-
9王冰,顾远飞.簇群的知识共享机制和信任机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4(5):2-7. 被引量:66
-
10农贵新,何静.产业簇群兴衰规律及其政策含义探讨[J].山东经济,2003,19(6):9-11.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21
-
1戴发山,黄世秀.提升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策略[J].江苏商论,2007(7):98-99. 被引量:2
-
2张一纯,郑燕萍.中小企业如何通过产业集群构筑竞争力[J].特区经济,2006(8):256-257. 被引量:4
-
3谯薇,梁剑.西部地区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7(2):175-177. 被引量:3
-
4谯薇,江文清.优势产业集群视角下西部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2008(2):88-89. 被引量:3
-
5戴发山,黄世秀.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因素分析与策略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8(3):74-76. 被引量:4
-
6陈群平.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现状及其提升策略[J].当代经济,2009(12):8-11. 被引量:3
-
7张保胜.基于动态嵌入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竞争模式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3):105-109. 被引量:1
-
8王红梅.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9(29):38-43. 被引量:1
-
9王红梅.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23(11):9-12. 被引量:1
-
10王红梅.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的思考——以江苏泰州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3):25-29. 被引量:1
-
1中国技术创新试点市[J].中外科技信息,2000(6):7-9.
-
2路平.专业镇是推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实施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的五年历程[J].广东科技,2006,15(8):1-4. 被引量:3
-
3储长生.芜湖市技术创新试点的进展报告[J].安徽科技,2000(8):43-44.
-
4金融海啸对珠三角专业镇的影响与对策[J].南方经济,2009,38(4):76-80. 被引量:1
-
5王林建.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探讨[J].企业经济(合肥),2002(2):4-7.
-
6以技术创新试点为契机 全面推进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J].中国科技产业,2003(5):103-105.
-
7肖文,杨娟.FDI对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9):80-88. 被引量:8
-
8徐治淮.依靠科技支撑引领 促进六安经济平稳较快发展[J].安徽科技,2012(8):11-12.
-
9陈来生,廖志华.农村妇女是老区建设的生力军[J].老区建设,1992(9):43-43.
-
10王芳,赵益平,田洁.内蒙古科技兴贸法治环境建设的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内蒙),2004(10):37-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