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1-113,共3页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同被引文献129
-
1於方,过孝民,张衍燊,潘小川,赵越,王金南,曹东,Cropper M,Aunan K.2004年中国大气污染造成的健康经济损失评估[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24(12):999-1003. 被引量:61
-
2钟志桢.佛山市禅城区陶瓷行业环境污染问题探讨[J].环境,2006(z1):46-46. 被引量:3
-
3张小蒂,李晓钟.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J].学术月刊,2001,33(6):19-26. 被引量:42
-
4王娇.正义理念的再诠释——从环境正义谈起[J].法制与社会,2006(22):185-186. 被引量:1
-
5季卫东.“当代法学名著译丛”评介(选登)[J].比较法研究,1994,8(1):50-76. 被引量:12
-
6谢姚刚.理性看待污染密集产业转移[J].国际贸易问题,2004(11):63-65. 被引量:10
-
7许水平,赵兴.污染密集产业转移原因的经济学分析及防范措施建议[J].经济论坛,2004(21):34-36. 被引量:19
-
8曹树青,王冬平.环境污染转嫁的法律责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9(1):48-49. 被引量:2
-
9黄东梅,吴俊.跨国公司污染转移的法律规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6):93-94. 被引量:5
-
10曲如晓.环境政策的全球化——论环境政策的国际间协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1):50-54.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20
-
1王书明,李岩.污染转移:法学研究的谱系[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123-126. 被引量:2
-
2方天祜,张鹏顺.防范国外污染物向我国转移的方略[J].宿州学院学报,2005,20(2):92-93.
-
3曹利军,杜世勋.环境比较优势及其批判[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4):62-66. 被引量:6
-
4杨昌举,蒋腾,苗青.关注西部:产业转移与污染转移[J].环境保护,2006,34(08A):34-38. 被引量:21
-
5彭丁带.控制外国污染转移与污染者自负原则的确立[J].求索,2006(12):83-85. 被引量:2
-
6刘倩,陈祖海.国际污染转移的成因与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7,20(4):98-99. 被引量:2
-
7刘梦兰,莫守忠.论污染者自负原则[J].法学评论,2007,25(6):104-109. 被引量:4
-
8张婧.外资利用中跨国污染转移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2):93-94. 被引量:3
-
9胥留德.后发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环境影响的几种类型及其防范[J].经济问题探索,2010(6):36-39. 被引量:21
-
10王群,李卓彬,许乃丹.国际贸易中污染转移法律问题的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2):181-183.
二级引证文献69
-
1王书明,李岩.污染转移:法学研究的谱系[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123-126. 被引量:2
-
2杨萍,王海峰.农村工业化背景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建设思考[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2):41-42. 被引量:1
-
3包晴.关于预防和控制向西部地区转移污染的几点思考[J].消费导刊,2009,0(18):120-120. 被引量:1
-
4郝秀辉.论机场噪音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115-122. 被引量:3
-
5成功,曹利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比较优势理论的新发展——环境比较优势理论[J].现代管理科学,2006(3):26-28. 被引量:2
-
6肖爱.对西部生态补偿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6):82-84. 被引量:3
-
7贾春香,程亚鹏,徐菲菲.外部性理论与西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9(1):69-73. 被引量:1
-
8邓国军,王树功,周永章.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产业转移与污染转移的协调途径——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模式探索[J].珠江经济,2007(6):29-34. 被引量:7
-
9刘长兴.国内环境污染转移的法律控制[J].环境保护,2008,36(22):12-14. 被引量:1
-
10王彬.对FDI环境影响的生态补偿途径初探[J].全国商情,2008(B11):127-128.
-
1张春华.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发展之路[J].WTO经济导刊,2009(2):22-26. 被引量:24
-
2尹晓波.国际贸易与我国生态安全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19-24. 被引量:2
-
3圆小歆.低碳航运时代 迈向绿色经济[J].绿色中国,2015,0(2):59-61. 被引量:1
-
4王慧霞,马莉.试论企业发展的安全效益性[J].企业活力,2006(2):12-13.
-
5曹登祥,刘其鑫,彭晓青,张家兰.综合利用 拓展天然气工业发展空间[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2(6):4-6.
-
6眼界[J].新理财(政府理财),2009(12):21-21.
-
7赵景峰.构筑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环境支撑[J].改革与开放,2005(12):8-9.
-
8李晓明,曹利军,韩文辉.污染转移分析及对策[J].重庆环境科学,2003,25(4):3-6. 被引量:10
-
9环境保护部通知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J].经济管理文摘,2008(23):5-5.
-
10杨辉.化工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途径和方法[J].安全,2008,29(1):45-47. 被引量:1
;